人類的活動領域,經曆了從陸地到海洋,從海洋到大氣層,從大氣層到宇宙空間的擴展過程。航天是指飛行器在大氣層外宇宙空間的航行活動,又稱空間飛行、太空飛行、宇宙航行或航天飛行。對太空和天體進行探索、開發和利用,是進行航天活動的目的。按航天器探索、開發和利用的對象劃分,航天包括環繞地球的運行、飛往月球的航行、飛往行星及其衛星的航行、星際航行(行星際航行、恒星際航行)。

航天的作用已經遠遠超出科學技術領域,對國家和國際的政治、經濟、軍事與社會生活都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它促進了生產力的變革、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和社會文化進步等。例如,空間站將在衛星的基礎上開展資源的調查與監測、預測全球環境的變化、監測氣象和局部環境的變化、監測自然災害(如洪澇、地震和森林火災)以及載人航天技術等方麵的國際合作,它將促進人類用全球甚至用全宇宙的觀點去認識社會發展問題。

人類對太空充滿著無限向往,從“嫦娥奔月”“天宮神仙”等神話傳說中開始的對太空的探索,直到液態火箭發動機的應用。1944年6月,德國V-2火箭成為第一枚到達太空的火箭。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月球1號”是第一顆進入地球軌道的人造衛星。 1961年4月12日,“東方1號”承載蘇聯宇航員尤裏·加加林進行環繞地球軌道一次。

幾十年來,中國航天科學家們繼承古人的智慧、精神,邁開了探索太空的征程。隨著“東方紅一號”“嫦娥一號”“天宮一號”的相繼發射成功,中國太空探索掀開了新的篇章。

本書對中國的航天曆史進行了全麵的介紹,從遠古時期對太空開始進行觀測,到如今的火箭、人造衛星、空間探測器。本書脈胳清晰,條理清楚,將會帶給你一段回味無窮的“太空探索之旅”,讓你對航天知識有更深一層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