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學工程經濟學?如果你是學工程的學生,當你打開本書的時候,或者你第一次走進工程經濟學課程的課堂時,你一定抱著懷疑的態度提出這樣類似的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你也許就能打消這樣的疑問。
讓你設計一座普通的住宅樓,你會選擇什麼外牆裝飾材料?是塗料、普通外牆麵磚,還是花崗岩等天然石材、玻璃幕牆?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稍有設計常識的人都會選擇外牆塗料或普通麵磚作為裝飾材料。你作出這樣的選擇,實際上表明你在設計中已不是隻考慮技術問題,而將經濟要素納入設計範疇。因為你知道,從技術角度,天然石材使建築物更加美觀和豪華且具有長久的耐用性,但從經濟角度,使用天然石材會大幅度提高工程成本,同時住宅的外觀也不是普通住宅消費者所追求的主要功能,可以預見的是這樣的住宅是沒有市場前景的。
這個例子也許有些膚淺,或者你覺得與你所學的專業無關,但它從一個側麵說明,作為一名工程師,無論你是否願意,經濟因素必須成為你在設計過程上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將來無論你是從事規劃方案設計、建築設計、結構設計、市政工程設計的工程師,還是從事現場施工技術與管理的工程師或項目投資經濟分析的谘詢師,你所麵臨的工作可簡單定義為“用科學技術解決工程實踐問題”。工程實踐問題並不是憑空想象的,也不可能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存在於現實的商業機會中,所以工程師解決問題的方案從公司商業計劃的角度必須保證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進一步,工程師在解決工程問題時會提出多個解決的方案,這時你將會遇到如何從眾多方案中理性地選擇一個最合理的,或者說是效益最大化的方案。在工程實踐中,還會遇到其他許多變化多端的與經濟相關的問題。提出相對價值複利模型的戈爾德曼(O.B.Goldman)在他的《財務工程學》(FinancialEngineering.NewYork:Wiley,1920)一書中指出,“有一種奇怪而遺憾的現象,就是許多作者在他們的工程學書籍中,沒有或很少考慮成本問題。實際上,工程師的最基本的責任是分析成本,以達到真正的經濟性,即盈得最大可能數量的貨幣,獲得最佳財務效益”。
工程經濟學為這些問題的研究提供了一個係統的解決框架和不同情況下的經濟性評估模型和方法。或許你會說,“我是搞工程技術的,有關錢的事與我無關,去找經濟專家”。然而,工程建設過程的每一個細小環節,譬如細小到一個螺栓的選用、一個簡單建築物的平麵布置、一條管線的走向、一天的勞動力安排等,都蘊含著許多需要考慮的經濟因素。每一個細節問題都尋求經濟專家的支持,或者為每位工程師配備一名經濟分析人員,顯然都是一種極沒有效率的做法。即使複雜的、大型的工程需要由經濟分析專家進行專門的經濟性評估,也需要你提供不同工程方案的資源消耗指標或者評測模型,此時你實際上已經涉足了經濟問題。可見,工程經濟分析理論與技術應成為現代工程師知識與技能結構中必備的元素,正如美國著名教授沙立文(SullivanW.G.)在其著作《工程經濟學》(第13版)指出的,“一個不擅長工程經濟學的工程師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工程師”(沙立文等著,邵穎紅等譯,2007:4)。
工程經濟學是一個什麼樣的科學?這也許是你開始學習這門課程要問的第二個問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追溯到工程經濟學的起源與形成。
最早討論工程經濟問題的著作是1887年出版的《鐵路選線的經濟理論》(TheEconomicTheoryoftheLocationofRailways.NewYork:JohnWiley&Sons,Inc.,1887),作者是威靈頓(A.M.Wellington)。作為一個鐵路工程師,他在工作中發現,許多選線工程師幾乎完全忽視了他們所作的決策對鐵路未來的運營費用和收益的影響。他在該書中指出“(工程)是一門如何花最少的錢把事情辦好的藝術”,在那個時候,他尚沒有提出“工程經濟學”的概念,他所指的“工程”應是指其後的學者所創造的“工程經濟學”這一詞彙。此後,經過40多年的發展,直到1930年格蘭特(E.L.Grant)出版《工程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ofEngineeringEconomy.NewYork:TheRonaldPressCompany,1930)一書,工程經濟理論架構基本形成。該書被公認為工程經濟學的裏程碑式著作,它所創立的工程經濟經典學說幾乎一直沿用至今。格蘭特在該書的序言中寫道,“在很大程度上如同自然科學理論那樣,需要建立起一套明確的理論,用於指導基於經濟視角的工程決策。”
可見,工程經濟學從產生到最終形成,都是把工程經濟學作為一門為工程師而準備的經濟學而創立的,用於指導工程師為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選擇合適的工程技術。在此後的發展中,一些新的內容、理論和方法進入工程經濟學體係中,如在20世紀40年代,陷於經濟危機的西方國家通過投資公共工程以刺激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傳統的私人投資評估方法已經不適用於對公共項目的評估,工程經濟學家們提出了費用效益分析方法,並成為工程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再如我國學者在20世紀80年代引入西方工程經濟學,將建設項目的經濟評價(包括財務評價與國民經濟評價)方法也並入工程經濟學學科範疇。但是,工程經濟學學科本質並沒有改變,即為工程師或投資者提供工程經濟性決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