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謹言慎行(1 / 2)

“為使我們的生活更富有理智,更細致周密,並且,也圍了從生活中汲取豐富的經驗,我們應不斷的自我反思,也就是對我們所做的事情,所留下來的印象和情感進行概括,然後,與我們現在的判斷加以比較對照,這種反思,可以說是對個人生活經驗的一種生動再現,而這種經驗也將有益於我們每一個人。”

“對人生的經驗可以被看做是一本教科書,通過對它的反思,批判,我們將獲益匪淺。隻要不斷的進行反思並從中汲取知識,那麼,結果定將是收益頗豐,古人都說,五日三省吾身,不知其可也。如果僅有經驗而不對它進行反思,也得不到有益的知識。”

“因此,我要在這裏提出一個忠告:最好每天晚上入睡之前反思自己白天所做的一切。倘使一個人終日處於工作與音樂的噪雜紛亂中昏昏庸庸地度日,他的情感就是混沌模糊的,他的思想則是紊亂無序的。並且,他的談話更是顛三倒四,支離破碎了的,全然是一副裝腔作勢的樣子。一個人的生活如果忙忙碌碌,那麼,他也將不得不麵對這種命運,他的頭腦裏充塞著各種各樣的印象,也無力再進行理智的判斷活動了。”

“當然,這是仔細觀察的出來的結果,觀察有時候會是一種偏差,我們說,語言文化藝術之類的東西來源於生活,但一定是高於生活的,最終,還是要運用到生活當中,指導我們的行為,進行糾偏。那些曾經影響我們的事情和境況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隱沒於心境和情緒當中,但是,我們能夠想起我們曾經做過的這些事情,說過的那些話,所以呢,它們原來隻是形式,卻成了表達或評判這些事情的結果。當我們注意這些重要關頭,並且保持思想的記憶時,堅持寫日記是很有幫助的。”

這個時候,突然有一位女生跑到台上去,大聲地向著聽眾席,說出了自己心裏的恐懼,“我是一個女孩,剛剛二十歲,在我十歲那年,碰到了非典,我的記憶裏鋪天蓋地地是恐慌,擔心在外地的自己的親人會突然離去。去年的世界末日那天,我死死的纏著男朋友,要他陪我一起回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他拒絕了,我們也因此分了手,我一個人跑回了家,什麼話也沒說,就隻是陪伴在爸媽身邊。可是第二天的太陽如期的升起,我的眼淚終於決堤了。而現在,我更加的恐慌,該死的新型病毒每天都在侵蝕著人的肉體,這讓我無法估計它何時會奪取我的生命,當我看到外麵的人發了瘋一樣的瘋狂舉動,我更加的害怕了。我曾經自傲的以為我們的祖國是祥和寧靜的,不會再受到外界的侵染就引起大的震蕩,可是現在,我真的害怕了,你能幫幫我嗎?”

女孩流著淚對越勵陽說出了自己的心聲,讓我的腦海頓時發麻了一下,難道眼前這些人麵對的是同樣的擔憂嗎?越勵陽真的能解決女孩的困擾嗎?

越勵陽走到女孩的身邊,緊緊地抱著她,說,“別怕,我們與你同在呢!”

女孩被扶了下去,越勵陽沒有流淚,而是像個思想家一樣環視著整個教室,挺起了胸膛,繼續說道,“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佛家有言,人從生下來的那一刻,就是來受苦的,否則也不會發出那第一聲哭泣。也因為如此,很多人認為人的本質是苦惱。人類個體投進茫茫空間和漫漫時間中,是以有限的物體存在,與時間和空間的無限相比,微乎其微,幾乎等於零。同時,因為時間和空間的無限性,個體生存所謂的何時何地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化的。因為他的場所和時間,隻是無窮無盡中的一小點而已。他真正的生存隻有現在。現在不受任何的阻礙。過去疾馳而去,一步步接近死神。過去的生命,對於現在,會有什麼影響呢?會有說靈魂,其實這些都是一回事:一切都在消逝,死滅,什麼都談不上,生命終歸要死亡。對於個體而言,他的過去的內容是痛苦的,或是快樂的,這些都是一些無足輕重的問題。問題在於現在,現在往往一轉眼就變成了過去,未來卻又茫然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