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在街頭散步時,我邂逅了一棟原本用來售賣煙草的小房子。在聽說這棟房子就要被拆掉後,我立刻有了想把它留下的衝動,於是決定買下後經營自己的店鋪。就像陀螺忽然嗖地轉了一圈那樣,我幾乎一瞬間就在心裏為這家店取好了名字——“10公分”。憑我個人的經驗,深思熟慮得來的東西往往比不上突如其來的靈感,於是便欣然接受了這個偶然闖入腦中的名字。
雖然不知道此後如何發展,但這種未知本身就很令人愉快。
在“10公分”門口,我沒有選擇擺放廣告牌,取而代之的是一輛法國產的兒童自行車。這是因為以前很喜歡的一家咖啡店的門口也總放著一輛自行車,我一直很中意那種物品靜置的感覺,想要模仿一下。
這麼說來,我想起自己在製作第一屆手工藝品展的宣傳海報時也畫了自行車。自行車雖然是人造的工具,但造型完美,沒有一點多餘的元素,所有的零件都是全世界通用,可以自由搭配配件。而且因為沒有發動機,給環境造成的壓力也較小。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在城市中還是在森林裏,有自行車出現的風景總是呈現出特殊的魅力。
我曾聽設計師皆川明講過一個關於丹麥漁夫的故事。丹麥的漁夫小時候會先在一隻小船上學習垂釣,等長大能夠獨當一麵後才出海捕魚,但在將要結束自己漫長的漁獵生活之前,又會回到近海,在小船上垂釣。
聽完這個故事後,我覺得“10公分”也許就是自己的那隻“小船”。雖然暫時還會在“遠洋”工作一陣子,但已經覺得有必要一點一點整理工作,再尋回那個沒有自我膨脹、與最初時等身大的自己。比如,可以在安靜的工作期間,偶爾去店裏跟客人們愉快地交談。我感到自己找到了在“10公分”這條小船上生活的正確方法。
隨著自我技術的提高、對專業研究的深入,人們往往會換上一張嚴肅糾結的麵孔,有的變成老師,有的甚至變成“仙人”住到深山裏去,總之會變得跟平常生活的狀態不一樣。最極端者還會搞得神靈附體一般。但這種做法有時其實是錯誤的,如果擺出一張嚴肅糾結的麵孔就可以解決問題的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就沒必要糾結了。
我不做仙人,我總是想要住在城鎮附近。這是因為如果不與人、不與社會接觸的話,頭腦中的創意就會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遠離現實。我是絕不喜歡遠離現實的。我希望可以一直做一個世俗中人,永遠不要失掉那份瀟灑,希望城市裏的燈火在我心中搖曳。普通生活之中也有豐富的內涵,我想生活在這多姿多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