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隊回來當天接風宴後,孫興、曲六郎二人隨王勇等人來到本地的議事堂,輪流向眾人講述了此行過程。
這次船隊東去,在成山附近休息一夜,然後繼續向東出發,因為是新型海船,所以隻用了四日就到達了高句麗的南部重鎮-----慰禮城(即現在韓國首爾)。
慰禮原為百濟都城,在八十年前被高句麗奪取,現為其南部重鎮,因為所在的漢江流域平原多富庶之地,因此商貿非常發達。
經常會有南朝和百濟的商船來到此處交易,此次船隊所攜帶的貨物中有二成是被這些船隊買走的。
隨後船隊隻賣了五成的貨物,然後買了高句麗一些本地貨物繼續南下。在二月中旬來到百濟都城泗沘附近的港口。
百濟根據棒子們自己的說法,是高句麗創始者朱蒙的第三個兒子溫祚王,於公元前18年在漢江南岸創建。
但是根據後漢書記載的遼東史料推斷,實際上百濟這個國家最早應該是東漢末年以後才建立的。
百濟的鼎盛時期,疆土涵括朝鮮半島西部的絕大部分,最北曾到平壤,南部逐步吞並了馬韓。強盛時,甚至一度打敗了高句麗,殺死了高句麗國王。
這讓一度以為百濟,隻是被高句麗欺壓下一個弱小國家的王澤大為吃驚,想不到百濟曾經也這麼牛氣過!
百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水利條件優越,農業較發達,甚至已經開始在養蠶、紡織絲綢。
這時的百濟正處於一個文化全盛時期,在位的國王是號稱威德王的扶餘昌,擁有大量的海船,是當時海上的強國。
在遷都泗沘後全力吸取南朝文化,普遍使用漢字,4世紀時建立儒學教育製度。
自東晉太元九年開始(公元384年),百濟多次向南朝請求文化輸入。在梁武帝大同七年(541年),百濟向梁武帝‘請《涅盤》等經義、《毛詩》博士並工匠、畫師’等。
二人率領船隊在泗沘附近海港交易後停留十幾日,收集了大量的百濟的各種資料情報後,繼續南下,繞過南部一係列島嶼暗礁後遇到了一場大風浪。
船隊緊急停靠到了附近一座大島嶼,根據海圖,應該是海圖上名叫濟州的島嶼了。
曲六郎和孫興一致認為,小郎君起的這個名字就是好,眾人在這海上航行,可不就是同舟共濟麼?
濟州島這時整個島嶼隻有土著大約二萬人左右,島上居民被中國稱為州胡,身材較短小,髡頭(剃發),因為類似鮮卑族,一度被後世史學家認為是鮮卑人的後裔。喜歡養牛與豬,其衣服有上無下,類似裸體。
耽羅這一時期是百濟的屬國,但是作為一個處在百濟、新羅和倭國之間的小國,同時也跟兩國眉來眼去,不時有各國商船靠岸休整,補給。
因此當兩人帶領的船隊靠岸時,並沒有引起太多耽羅人的注意,反而有一些耽羅人照例前來進行交易。
耽羅地方即便是冬季也是比較溫和,因此船隊上帶來的山寨最新出產的呢絨,並不被當地人所重視。
幸好這些呢絨在高句麗與百濟已經交易出去八九成,船上的這些貨純粹是為了打開銷路留下的樣品。
因此賣不賣的出去,兩人倒也並不在意。
倒是船上攜帶的大量鐵製品農具,被島民們瘋狂采購,用大量的珍珠和珊瑚前來交換。
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幾年南北朝各國征戰不休,煉出來的鐵自己都不夠用,因此限製鋼鐵出境。
而高句麗、百濟、新羅和倭國的煉鐵水平差不說,偏偏幾國之間也是征戰不休,對鐵器的消耗也非常大。
因此耽羅人這些年鐵製農具極其短缺,見了船隊竟然帶了鐵器來,瘋狂購買。要不是船隊有四五百人,隻怕是要開搶了。
說到這裏,曲六郎衝王澤笑笑說:“小郎君,隻怕你打耽羅的注意要落空處了!”
“咦,六兄怎麼看出來了?”王澤一驚,隨即反應過來,“隻怕是我所畫的海圖透漏出來的吧!”
曲六郎點頭稱是,肅聲說:“小郎君,當日我等在百濟,見其國艦船艦船威猛,何止百艘。耽羅又是百濟屬國,距離百濟南部僅一百五十餘裏。距離新羅、倭國也在二百裏之間,乃是三國間的要衝之地,要謀取此地隻怕不易!”
耽羅原來向新羅稱臣,後來百濟進攻新羅不成,與是轉而征討耽羅,使其成為百濟屬國。
倭國這時在朝鮮半島南部的牟韓地區擁有特殊利益,和新羅處於事實上的同盟關係,聯合新羅向百濟施壓,迫使百濟退出了已占領的牟韓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