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風起雲湧(2 / 3)

從陳茜擔任吳興郡守開始,韓子高跟從陳茜的五六年裏曾經師從數位南朝宿儒,如今雖不敢說讀書破萬卷但也是頗有文采,聽到韓子高對此書如此高的評價,陳茜當然忍不住心中的好奇。

看了數十頁陳茜才抬起頭來一臉震驚的看著王澤說:“夏侯果然好謀略,若是此書傳開,隻怕浮屠教門會瘋狂反撲,這簡直是在挖浮屠教門的命根子呀!不過道門各派倒不會再袖手旁觀了!”

很明顯王澤寫這本書的目的,本來就是要打壓目前在南北朝各國都非常強勢的浮屠教。

再加上王勇在三齊的滅佛,本來和浮屠教就不對付得不得罪也是一樣,反正債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癢,倒是如果有了南朝道門的支持,王澤會好過很多。

南朝時期的道門雖然是一團散沙,整體實力遠遠比不上浮屠教,可是因為葛洪、陶仲景等一大批著名道士的影響,道門在南朝也是有一大批支持者的。

若是這些道門人士支持王澤,加上這本《封神演義》的影響,到時候雖說可能奈何不了浮屠教,可是也能削去一批百姓的狂熱,動搖一下浮屠教的地位。

說實話陳茜還是很願意看到浮屠教受到打壓的,都已經是三十多歲的中年人了,還一臉興奮的和王澤談著書中的情節。

韓子高無聊中看著附近的近百名工匠,趁著周圍火盆裏的火光各自忙碌著,旁邊一大堆箱子亂七八糟的堆成一堆。

人群中有一個事物引起來韓子高的注意,走過去伸手摸了一下,感覺像是絲綢的,可是手感卻不一樣,好像是在上麵鍍了一層什麼東西。

於是韓子高轉身向那幾名工匠問道:“這位先生,不知道你們現在所做的東西作何用處?”

幾人中最年長的一名中年工匠忙拱手答禮道:“哎呀呀,我等可當不得先生的稱號,我等小民向來不知禮數,大都督勿怪!此物我等也不是太清楚,大都督還是細細詢問我家侯爺吧!”說著又和幾名年輕的工匠忙碌起來。

這時王澤也來到韓子高麵前笑道:“子高兄勿怪,今日稍待歇息一番,等明日入夜讓你見識一番好戲!”

當晚建康城皇城外燈火通明,數萬名僧眾流連不去,連帶著數萬信徒也滯留在皇城周圍,讓城頭上的守軍士兵緊張不已。

這一夜建康城內外仿佛成了一個不夜城,諸姓士族和皇城內的陳茜、韓子高還有外城中的諸多百姓皆是一夜無眠。

倒是建康城中商販們的敬業精神讓王澤欽佩萬分,一個個挑著擔子、挎著籃子,甚至推著小車叫賣時限果蔬的,粳米魚肉粥的,胡餅湯的,甚至還有專門為各位高僧提供素食的,而且一個個生意火爆非常,真個是把皇城外變成了一個夜市場。

信徒們和普通僧眾自從侯景之亂後就再也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可是大德高僧們卻一個個怒氣交加。

氣的一名高僧怒道:“這這這,像什麼話,滿眼皆是阿堵物!”慧暅看了那高僧說了一句:“慧思,佛陀也是要吃飯睡覺的!”那法號慧思的高僧才靜了下來。

第二日建康城內的民眾更加多了起來,因為城外隻有數千人馬守衛,而且軍官多有士族子弟,建康外城的門並沒有關閉,四周得到消息的百姓紛紛湧入。

不過這一回倒是有很多身著道袍的道門人士湧入城內,開始隻是略有名氣的一些道士來到,引起的注意力還不多,可是等到中午時分上清道茅山宗的掌教戴蒙之帶著弟子們人到來後,建康城內一片歡呼。

建康城中雖然浮屠教勢力最大,可也並不全是浮屠教門的天下,作為陶仲景的嫡傳弟子,戴蒙之作為上清道的掌教在南朝也是頗有聲名。

隻見戴蒙之在門人弟子的擁簇下,緩步走近皇城,頭戴元始冠、身穿黃褐法衣、配絳裙,身著九色離羅帔,真可謂仙風道骨也不過如此。

戴蒙之一來便有大批上清道的道士聚攏了過來,連帶著大批的道門信徒在道士的外麵又圍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