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強悍的民兵與輕鬆的勝利(3 / 3)

這一次收編蕭瑜水軍收獲極大,不僅僅又增加了數百艘普通海船,還繳獲了上千斤黃金,而王澤最看重的不是繳獲的蕭瑜所部的戰船和其他財物,也不是奇貨可居的梁武帝曾孫蕭殷,他最為看重的是這一年多來蕭瑜聚集來的上萬名東海漢民,特別是從高句麗來的那些漢民。

這次王澤從這些人裏麵得到了幾名頗有才能的高句麗漢民,分別是來自遼東城的簡愈,來自平壤的連於成和來自高句麗南部的伯涉圖三人,這三人都是一年多來從高句麗逃出來的青壯。

對於高句麗這個後世神秘的國家王澤一直是很好奇的,而且關於高句麗到底是屬於哪國一直爭得沸沸揚揚,雖然中國一直稱高句麗是中國的但不管是南棒子還是北棒子一直都信誓旦旦的聲稱高句麗就是屬於他們的祖宗。

不過大家都知道棒子們的德行,而且這些棒子是給點陽光就燦爛,說話一向滿嘴放炮不靠譜,王澤對於這種連祖宗都要跟人到處搶的玩意更是不屑一顧,棒子說的話做的事情怎能去信!

經過一番詢問王澤才知道高句麗的起源非常複雜,但是和棒子是一點邊都沾不著的,高句麗一族起源是由原高夷、貊人、夫餘人為主成為的一個國家,甚至可能還有燕人摻雜其中。

但是高句麗從建立之前就不斷的和漢族絞纏在一起,從東漢末年起高句麗興起時,高句麗國內通用的語言就是漢語,使用的文字也是漢字,甚至高句麗國內將近半數人口都是漢族人以及漢化的鮮卑人。

別的不說,單是高句麗吞並的原漢朝遼東四郡原來就生活著數十萬漢族百姓,雖然在漢末、三國和西晉時期有多次回遷百姓的現象,可是當地依然留下了數十萬漢族百姓。

這些百姓依附在當地漢族豪強的勢力下,一直保留著原有的生活模式,而高句麗國王、大貴族對於這些漢族豪強地主也是極力拉攏當然暗中也有著提防。

可是不管怎麼樣,高句麗從建立開始就已經和漢族文明分不開了,而且自古以來中原一旦發生大規模的戰亂就有大量的百姓、士族遷移到高句麗這裏,斷斷續續加起來足足有近百萬人。

比如說嶺南馮氏,也就是馮仆的曾祖馮業那一批,馮文通、馮弘在北魏滅亡後燕後率領數萬軍民逃亡高句麗,隨後不久馮弘被高句麗殺死數萬軍民被高句麗吞並,也就是馮仆的曾祖馮業見勢不妙早早的浮海逃到了嶺南高州。

另外高句麗還多次大軍入侵中原北方邊境掠奪人口,這些被掠奪的漢民的遭遇就比原先生活在遼東的漢民悲慘了,往往是作為高句麗人的奴隸存在。

在北齊天保三年(公元552年)北齊文宣帝高洋攜擊敗突厥、契丹、庫莫奚的餘威要求高句麗歸還北魏末年以來數十年動亂中逃亡高句麗的漢民,並將被高句麗掠走的漢民全部送回北齊。

懾於高洋說打誰就打誰的氣魄和當時北齊軍隊強大的戰鬥力,高句麗一次便歸還了數萬漢族百姓,由此可見當時流入到高句麗的漢族人口數量之巨。

當時生活在高句麗的漢族大姓主要是韓、王、孫、佟等大姓,他們受到高句麗王的分封富比王侯,隻是如今也大都有了高句麗姓氏,成為了正兒八經的高句麗族人,倒是有許多高句麗貴族在全國漢化的情勢下紛紛有了自己的漢族姓氏。

不過雖然高句麗接受了全盤漢化的局麵,但是處於社會底層的漢族百姓在高句麗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特別是自從五年前高句麗被新羅、百濟聯軍擊敗,漢江南部平原全部丟失。

為了彌補國內的稅收,高句麗對國內的漢族百姓和其他各族平民增加了大量稅收,特別是漢族百姓因為擅於種田基本上承擔著全部的糧食壓力,除了少數已經融入高句麗的漢族豪強外,自耕農和小地主紛紛破產。

簡愈三人的家庭在高句麗國內的地位正是自耕農、小地主出身,也在這一輪的變動中家破人亡,在逃出高句麗來到百濟後各自因為機緣巧合投在了蕭瑜軍中,可是也一直沒有受到蕭瑜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