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管帥關(1 / 3)

從南青州東麵的東安郡(後世莒縣附近)順著沭水向北行進九十餘裏便是五蓮山和沂山兩座山脈交彙所形成的沭水和濰河兩條河流的分水嶺,這裏也是從北徐州通往三齊腹地最近最便捷的一條道路。

順著蜿蜒的沭水行進,到了這裏已經隻剩下不足十丈狹窄而又湍急的河道了,或者幹脆說是寬一些的溪流更為合適,原本順著沭水河道邊修築的還算平坦的道路到了這裏也逐漸變成了僅可容納兩匹戰馬行進的狹窄道路。

道路僅有七八尺的寬度,在蜿蜒崎嶇的山穀間輾轉反複,因為這幾日天降大雪,山區的降雪更是遠超過平原所以更難以通行。

這時的魯中南山區還沒有像後世人口大爆炸之後那樣被亂砍亂伐和開采礦石、石材給破壞的滿目瘡痍,放眼望去在大片覆蓋著山林的積雪映襯下,全是黑灰色的粗壯樹幹,甚至有粗達七八人合抱的大樹。

數百上千年來從未被人們砍伐破壞的原始森林覆蓋著每一座人們視線可及的山頭,雖然冬日裏樹木全部落光了樹葉,看不到夏日裏那滿眼盡是綠到極致的墨綠色;但是茂密的樹枝依然將這座原本就狹窄無比的道路掩蓋的嚴嚴實實。

路旁的河灘和山林裏的空地上,不時可以看到各種各樣成串的腳印,那是各種沒有冬眠的動物在山林間覓食,如果閑來無事倒是一個狩獵的好時節。

在沭水終於化成無數條小溪消失在沂山山脈和五蓮山脈的交彙處時,地勢也就越發的險要起來,而在兩座山脈交彙處地形最為險要的兩座山峰間一座高達五六丈的石頭城牆聳立著。

城牆隻有百餘米長卻有足足有兩丈多寬,而且城牆堅固無比,全是用附近山間開采的大塊石頭壘砌而成後,又用攢來一點點打的平整起來,除了那扇寬一丈厚一尺的包鐵城門算得上是關城的弱點外,讓人再也找不出其他弱點了。

這座關城不是王勇一方修的,也不是之前的北齊建造的,早在戰國時期因為這裏是齊國麵對楚國的邊境,當時齊國最開始在這裏修了一座關城。

等到了南北朝之前的五胡十六國亂戰期間,南朝為了防禦北麵在青州立國的南燕,於是又一次將這座關城修築起來,等到程衝進攻南青州的時候覺得這麼一個地勢險要的地方不把他用起來多浪費啊,所以不顧其他人的反對又將這座關城修複起來。

這座關城後麵有人數在兩千人左右的小鎮叫做管帥鎮,所以這座關城就叫管帥關,之前也就有數百名士兵在這裏防守。

管帥是一個麵積不算太大的山間平原,雖然周邊都是山林,可是正因為周邊的山林涵養的水源,所以周邊有許多小溪在此流到濰河上遊的一條支流,耕種灌溉倒也是便利非常。

說起來這座小鎮也曾經有過自己光輝的曆史,在公元前656年,春秋時期第一個諸侯霸主齊桓公大舉“義軍”,會盟諸侯討伐不向周王納貢的楚國,包括當時的莒國(北齊時東安郡,現在的莒縣)在內的許多諸侯國參加了這場大戰。

戰爭打打停停,一直拖到公元前654年,齊桓公命“管仲掛帥”以繼續對楚國的討伐,因為管仲選中了這個“北距諸城九十裏,南離莒國九十裏,西到沂水九十裏”的地理要衝。

從那時起,這個當時還屬於莒國的地方就有了一個名字“管帥”,成為了當時齊國討伐楚國的大後方。

等王勇派程衝攻占這裏時,距離管仲的年代已經在過去了一千多年,在過去的一年多裏,因為三齊之地的迅速發展,特別是呂文任南青州刺史後鼓勵商貿,於是無數商旅隊伍往來於南陳和三齊之地的商旅隊伍在此處停留經過,將這個原本貧窮的小鎮逐漸變成一個富庶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