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很多人往往將益都和青州混為一談,但是在北齊時期益都縣雖然和青州城緊挨在一起,可是實實在在的確實是兩座城池。
北齊初年時,由於原來劉裕屬下青州刺史羊穆之建造的東陽城已經破舊,因此於是便在舊城南麵不遠處建立了一座新城被稱為南陽城,為北齊時青州的州治所在。
而原來的青州舊城東陽城,在北齊文宣帝高洋時期為紀念協助大禹治水的伯益設立為益都縣。提起益都就不得不說一下益都這個地名的來源了,益都顧名思義就是伯益之都。
伯益這個名字在後世曆史中很少被人提起,哪怕偶爾被提起時也隻是作為襯托夏禹和夏啟英明神武的一個踏腳板,似乎真的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是可有可無的小人物而已。
關於夏禹傳位與伯益的傳說大家耳熟能詳,而且這一說法也得到後世官方的認可,但是在南北朝這一時期不管是民間還是官方對於夏禹和伯益的說法卻與後世流傳的說法大相徑庭。
伯益可謂是上古中國曆史上最早有記載的神童,四歲就以聰慧聞名,在十歲的時候,他便接替父親皋陶的位置擔任早期華夏族最主要成員的東夷部落聯盟首領,並且把東夷部落聯盟治理得井井有條,成為當時華夏境內最強盛的部落。
據說由於伯益在治水、農業、畜牧等很多方麵的工作都很出色,舜曾經想把大部落聯盟首領的職位禪讓給他,結果被伯益拒絕了,這時舜才隻得把夏禹選作自己的繼承人,但還是要求夏禹之後必須把職位禪讓給年齡更小的伯益。
舜死後夏禹成為首領後,見部落聯盟裏的公共財產越來越多,遂產生獨占之心不願禪讓給伯益,但是因為當時社會已經形成了禪讓習慣,夏禹年老時不得不假意禪讓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給比自己還大很多的皋陶
皋陶是伯益的父親,雖然在虞舜時作為法官很得眾望,但是這時皋陶已經有一百歲了,麵對著每天無休止的處理各種刑獄事件,年來體衰的皋陶不等繼承首領的位置就很快被活活累死。
這時夏禹又憑借著大部落聯盟首領的身份召開部落聯盟首領會議,這一次夏禹將支持伯益的大部落首領防風氏等人借故殺死,在後麵的時間裏夏禹又利用職權逐漸把伯益架空,並霸占大部落聯盟的公共財產分給支持自己兒子夏啟的部落和氏族首領。
夏禹死後,夏啟便依靠這一大批從自己這裏獲得好處的中小部落和氏族的首領聯合起來反對伯益,結果引起夏部落裏最大部族有扈氏的不滿,有扈氏帶頭維護原始禪讓製,最後被夏啟打敗後,部分被殘殺,大部罰為奴隸。
麵對著夏啟的迫害甚至是屠殺,伯益不得不奮起反抗夏啟,雙方率領自己的部落以及各自的盟友,進行了一場史前最慘烈和最持久和最全麵的爭奪全華夏大部落聯盟首領的戰爭,結果伯益戰敗被殺,夏啟贏得了首領的位置。
伯益死後,伯益與帝舜之女的兒子玄仲帶有資格參與禪讓製竟逐部落聯盟首領的伯益、帝堯、帝摯、帝舜、契(商族祖先)、後稷等大部族的餘部逐漸退出中原,移遷山東、江蘇北部的沿海地區。
而夏啟則帶領一部分沒有資格參與禪讓製竟逐部落聯盟首領的部落和氏族留在中原,這是華夏族自炎黃時期成型以來第一次的大分裂,而中國也由原始部落聯盟時期進入私有奴製國家時期。
可以說伯益收到的不公正待遇在這時是眾所周知,而青州過去就是伯益作為東夷部落聯盟首領時的所在地,所以北齊初年,文宣帝高洋特地將青州舊城設立為益都縣。
益都和青州這兩座城池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膠東半島和內陸地區的天然分界線,特別是青州處於海岱之間位置極為重要,隻要王勇能夠守住青州不失,那麼哪怕齊軍攻入了身後的半島,以後王勇還是能夠奪回來的。
可是再堅固的城池也是需要大量的士兵來防守的,而士兵要防守就離不開大量的兵器鎧甲,如今距離齊州不遠的長白山兵工坊已經被齊軍順手拿下,要是益都兵工坊再被齊軍奪取,那麼王勇幹脆洗洗回家投奔兒子王澤去,也別在三齊混下去了。
因此當王勇一進青州城聽到劉忻說益都兵工坊正在被齊軍圍攻後,立馬就淡定不下來,連口水都沒喝第一時間就率石海光、法彥所部的騎兵前往兵工坊救援。
說起益都兵工坊雖然也掛著益都兩個字,似乎距離益都城不遠,但是實際情況遠遠不是那麼一回事的。
益都兵工坊是如今王勇治下最為龐大的兵工坊,光是這一處所生產的的鋼鐵就足足占了整個三齊之地所有礦場生產量的一半以上,更是供應著王勇麾下數十萬大軍所需兵器的十分之六七的兵器。
這樣一來光是益都兵工坊每天就要消耗大量的煤鐵礦石和大量的水,為了降低運輸成本、生產成本,工坊就設立在距離煤鐵礦場不遠,距離益都縣有一二十裏路程的淄水下遊河邊。
在過去的一年多裏,河邊新開挖的一道水渠邊上,每天早上開始數十上百部大型水利機械在一排大水車的推動下開始工作,鍛打鋼鐵,衝壓鐵板、鎧甲等等‘丁匡’作響一時也不得消停,倒也成了這裏獨特的一道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