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完中護軍之後,王澤正式開始對軍事係統進行整理,在如今沒有強大對手的情況下,最主要的不是抱著軍隊不放手,而是要讓東海的社會秩序和軍隊有一個健康發展的未來。
雖然東海的總兵力被限製在十萬人,不過這隻是說的作戰軍隊,並不包括民兵守備軍在內,大批被裁剪下來的士兵被轉職成為民兵,依然可以和倭人、蝦夷人作戰,這讓一部分不適應職業轉變的士兵心裏有了一些安慰。
第一個被改編的是周通的鐵甲軍,刨除去留在齊東高密郡的羅歡所部兩三千人,還有被霍蠻子帶進中護軍的數百人之外,東海的鐵甲軍數量大約不到五千人,改編後這個數量依然不變,不過鐵甲軍卻被分成了兩部分。
原鐵甲軍首領周通依然率領三千名鐵甲軍,而柳萬城則是正式從周通麾下脫離出來單獨成立一軍,麾下鐵甲軍編製數量為兩千人,由於現在柳萬城手中隻有一千多人,因此後麵的差額將會從其他部隊中選拔出五百名勇力超群者補入其部鐵甲軍。
原來留在高密郡王勇身邊的羅歡所部鐵甲軍,在這一次也正式單獨列為一個編製,這樣東海本地隻保留五千名鐵甲軍,以後幾年都不會再增加。
王澤老班底的除了鐵甲軍之外還有薑川所部的步軍,這一支步軍經過多年的擴張到如今已經是人數在兩萬五千人左右的大部隊,不僅人數眾多而且戰鬥力極強,可以說哪怕是四部蒼狼營加起來也不一定是他們的對手。
為了不讓這些早期追隨自己的士兵寒心,王澤特意準備將這支軍隊改編為東海夏軍第一軍,下設兩個師,每師士兵一萬人,全軍一共兩萬人,原主將薑川依然是統領全軍的衛將軍。
可是讓王澤吃驚的是,在改編軍隊時,這些士兵聽說以後近十年都不會再有大的戰爭,於是這些參軍多年的士兵紛紛申請退伍,到最後整個部隊留下的士兵竟然隻有一萬多人,讓原來還覺得給自己的編製不夠的薑川大感沒麵子。
王澤知道後也是大為驚歎:我擦這是個什麼情況?
其實這些士兵的想法後麵王澤也慢慢理解了,之前這些士兵數年轉戰不是不累,可是熱血男兒當立功的傳統觀念讓他們一直跟著部隊走了下去。
這一次軍隊既要縮編,以後也沒有仗來打,那麼他們留在軍中就沒有意思了,還不如把留在軍中的機會讓給其他年輕人。
更何況這些士兵年齡也都不小改成家立業了,而且因為參軍時間長,立下的戰功足夠多,最少的一名士兵根據戰功兌換到的土地都在五百畝以上,最多的幾名低級軍官兌換到的土地甚至達到了近兩千畝,一時間成了當地的名人。
既然這些士兵騰出來相當多的位置,王澤便重新做了計劃,以薑川所部剩餘的一萬多人為基礎,整合了於鋒所部的弩箭營、大批多次參戰的民兵部隊統一編製成為兩個軍。
統領東海夏軍第一軍的薑川,被王澤晉升一級成為衛將軍中階的虎烈將軍,全軍兩萬人,第一師由薑川直領,出身於長廣郡的彭聰被任命為副將振武將軍(偏將軍初階)。
被合並到步軍中的於鋒則是成了第二師的主將,授銜為建武將軍(偏將軍中階),東萊人秦毅為振武將軍(偏將軍初階)為於鋒副將。
作為東海夏軍第二軍主將的是原濟州島民兵總教官許寧,因為之前濟州島保衛戰中,對百濟和新羅兩國大軍立下大功,由此被提升為宣威將軍(衛將軍初階),他直領第二軍的第三師,振武將軍(偏將軍初階)李順為其副將。
第四師主將韓文,副將周強,這兩個都是出身於長廣郡的豪強家族,這一次擔任第四師主將雖然級別沒有提升多少,但是從一開始的雜牌部隊進入了主戰部隊,也算是一種提升了,因此兩人也並不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