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乎十天的等候,何亮果然見到了多年未見的美髯道士陳端。
多年未見,陳端比過去曬黑許多,人也比過去更加顯得精壯,隻是臉上那一捧美髯依然沒有任何變化。
頭上的冠冕、手中的拂塵破舊了很多,身上的道袍卻全部換成用羅馬帝國基督教牧師服裝改成的道袍,看來當初陳端出行時的那些衣服,全部在這些年的航行中損毀了。
而當初跟隨他從扶桑東進的五艘船隻,如今也隻剩下三艘,不過何亮在見到他們的時候,這些人一個個精神奕奕,顯得極為精神。
“陳道長多年未見,神采依然呀!”看著陳端一身極不相稱的打扮,跟他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何亮難免調笑兩句。
陳端剛剛登上岸就意外的看到何亮等前來迎接眾人的身影,也是不由大感意外,畢竟是在遠在東海萬裏之外的泰西大秦,麵對著何亮的調笑,他不由笑答道:“遠航數年風吹日曬,竟然將幾件衣服全部順壞,要不是在大秦這裏弄了件衣服,差點要當野人了!”
說罷陳端便是哈哈大笑。
相對還算鎮定的陳端,三艘船隻上的水手、隨軍人士得知何亮等人前來迎接後,頓時歡呼起來,他們在停好船舶後,隻留下數十人輪流留守,其他人紛紛下船,胡穆夫早已經替何亮準備好了接風洗塵的酒宴。
埃及雖然是羅馬帝國的國土,但是因為埃及數千年來的文化積澱,羅馬人並沒有極力進行破壞,而是很好的將羅馬文化與埃及文化融合在一起,這裏的飲食習慣也是自成一體。
於是當天晚上,何亮帶來的商隊代表,還有陳端、糜柯率領的船隊全都來到總督府的花園中舉辦的宴會,期間當然少不了其他一些有關係的埃及本地大商人的參加。
胡穆夫當然不會錯過這麼一個好機會,他看得出何亮與陳端都是夏國的大人物,隻要自己與何亮兩人打好關係,那麼以後無論怎樣,埃及總督區都可以在與夏國的海貿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對胡穆夫的打算,何亮、陳端也是心知肚明,何亮將這些事情全部交給自己手下的掌櫃們先去進行初步的商談,等有了初步意向後再由自己出麵交涉,如今他還要跟陳端好好聊聊這次遠航的事情呢。
原來陳端在送走自己幾名弟子回東海後,在西海城留下二三百人駐守,還留給他們一艘船隻,以保證西海城與歸義城之間的必要聯係。
同時陳端還從修築歸義城的奴隸中挑選出一部分比較乖巧的奴隸,在經過一番布道後將其調到西海城、東海城兩地,來修築聯通兩城之間的道路,以後這裏必然是夏國經營這裏的一處重要據點。
東海城、西海城之間修築道路的同時,陳端在東海城新修築的船場,也開始製造新的遠航船隻,同時也繼續對更東南部的大片海岸進行探索,而糜柯則是率領剩下的五艘船隻繞行被命名為瀛洲的整個南美洲大陸。
當陳端一路穿越整個瀛洲北部沿海,將這裏大致探索一遍後,糜柯也終於戰勝種種磨練率領船隊來到東海城,雙方勝利會師,於是他們在東海城東部海域的這一片被命名為清源群島(西印度群島)的地方考察一番後,決定不再原路返回,而是繼續向正東順著洋流航行。
陳端講道這裏對何亮歎息道:“你不知道當時我下這個決定究竟有多麼的艱難!雖然我始終相信大地是圓的,在過去得到陛下的指點後,對這一理念更是深信不疑,但是未知的前路,還是讓很多人心中充滿了疑懼!”
陳端凝視何亮道:“雖然我也有很高的威望,但是大家麵對茫茫未知的前程還是太害怕了,哪怕整個大地真的是圓的,可是這個距離還有多遠才能回到家?萬一跨過這片大洋後,前麵還是一個從未聽說過的大洲呢?”
雖然有陳端親自帶隊,但是在船隊出發前,依然有一部分水手畏懼了,在未知的前途,他們最終決定不再跟隨船隊繼續前進,而是暫時留在東海城,但是願意跟隨陳端、糜柯出發的依然有三百多人。
大西洋上的風浪著實不小,幸好陳端他們的船是從夏國鎮海出發時乘坐的其中五艘大船,船隻性能比較可靠,不過在橫渡大洋時因為大風浪依然損失了兩艘船隻,損失近百人。
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陳端、糜柯曆盡艱難最後還是順利穿越整個大洋,這片大洋在他們越過後,他們發現自己竟然來到了被夏國稱為大秦的羅馬帝國。
隨即,陳端認為這片大洋既然在西洋更西的泰西諸國以西,便稱為泰西洋,在日後也有人稱其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