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要想打勝戰爭就必須保證大軍的糧食供給,畢竟冷兵器戰爭中,士兵的廝殺需要更多的糧食消耗,來維持他們的體力,隻要一支軍隊的糧道被截斷,除非這支軍隊擁有極強的軍紀,不然很快就會在內憂外患中崩潰。
更何況如今高文燦率領的十二萬大軍中,還有高句麗北部耨撒大人高延壽的軍隊,以及大量來自遼東各城城主的隊伍,另外還有由粟末部新任首領突地稽率領的兩萬靺鞨聯軍。
在粟末部大首領兀地異戰死在鶴城後,身為兀地異弟弟的突地稽,就不得不承擔起這個擔子,不僅保全了粟末部靺鞨,還趁著其他各部靺鞨部首領被殺的機會,將這些部族全部兼並起來,這樣粟末部就一舉成為勿吉之地最強大的靺鞨部。
不過之前與夏國的大戰畢竟讓靺鞨人損失了大量青壯人口,哪怕粟末部在整合所有部落時,隻流了很少的鮮血,但是統計全部青壯數量後,也隻得到兩萬多人,這些人大多是上次負責留守部落的青壯。
這些青壯已經是靺鞨人僅有的力量,如果再損失一部分,很有可能導致勿吉之地的靺鞨人就此消失,但是突地稽為了給哥哥報仇,還是將幾乎所有的青壯帶出來,這些人口中還是以粟末部最多。
在出征時,突地稽因為高句麗人攜帶的軍糧不多,他甚至自備軍糧,隻準備等到高句麗的輜重隊到來後,高文燦再將突地稽自己的糧食給補齊,故而靺鞨人一開始並沒有注意到高句麗大軍的異動。
等到高句麗大軍騷動起來後,突地稽就從交好的幾名城主抱怨中得知,高句麗大軍的後勤糧道竟然被夏國給截斷了,心思敏捷的突地稽當即心中一個激靈,他隱隱覺得事情情況不好了。
平心而論,如果高句麗大軍真的願意跟夏國沉下心去打這一仗的話,他是寧願自己倒貼糧草,也願意高句麗大軍跟夏國之間大戰的,憑著粟末部的實力還是可以給這十二萬大軍提供一個月的糧草。
但是突地稽卻從那名城主的口裏得知,絕大部分高句麗士兵其實並不願意去跟夏國作戰的,而且還是在冬季即將來臨的時候,去攻打難水下遊,甚至是混同江流域的夏國地盤!
過去中原的漢人總以為遼東苦寒,總覺得這裏是一片不能耕種的土地,而高句麗人對混同江流域的看法幾乎也差不多,他們並不稀罕這裏。
甚至還有將領聲稱,如今高句麗遼東沿海遭到夏國大軍的進攻,而高文燦卻隻顧著堅持高陽成大王的命令,即不能進攻夏國,又不能回援遼東,空耗在這裏也隻是增加高句麗的損失。
突地稽很快就明白,其實這些高句麗將領其實就是不願意去跟夏軍作戰,明白這些人的想法後他很失望,但是他又絕對不敢自己就這樣帶著兩萬青壯去和夏國大軍作戰,這純粹是找死呀!
想到這裏,突地稽不由得開始抱怨高文燦領軍的水平太差,這種糧道被截斷,遼東沿海各地遭到夏軍進攻的的消息,本就應該嚴密封鎖起來,怎麼能夠弄得盡人皆知呢。
豈不知,高文燦自己也是頗為委屈,自己率領的軍隊人數看上去很多,可是這些人裏麵隻有六萬是自己原來統帥的士兵,其他還有四萬人都是北部耨撒大人高延壽和遼東各城城主的軍隊。
高文燦心裏也知道,這些城主,特別是高延壽對高句麗王室這些年極力限製他們權力的行為非常不滿,因此趁著這次夏國進攻高句麗的行為,想要將王室的力量消耗一些。
高文燦雖然也知道糧道,被截斷的消息是某些內部的人士傳遞出去的,可是他依然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誰幹的這件事,不得不暫時停下來,等待高句麗水軍將夏國水軍打敗,重新將糧道恢複。
但是他失望了,隨後更是傳來高句麗水軍全軍覆沒的消息,這回遼東的糧道是連恢複的能力也沒有了,如果之前的消息還隻是讓這支大軍有些不安的話,現在的這個消息更是讓高句麗士兵們有了騷動起來。
更有許多受到高延壽挑撥的城主紛紛嚷嚷著要撤軍回師,不然大軍都要被餓死了,不知不覺中他們不知道突地稽率領著自己麾下的兩萬靺鞨大軍跟他們分來了十幾裏的距離。
就在他們吵得厲害的時候,忽然一支龐大的船隊溯流而上,從下遊來到了新丸都山城的大河北岸,竟然是夏國的軍隊主動攻打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