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尉遲迥的難題(1 / 2)

往日繁庶的濮陽郡城,如今顯得格外冷清。

作為瀕臨大河南岸的一個大郡,往日最多時城內擁有十幾萬人口,可是如今城中卻被十幾萬北周士兵擠得滿滿的,這裏已經成為了北周大軍的大營。

攻城戰時被燒毀的城門已經被修補完整,城門洞上還可以看到被煙火熏黑的磚牆,城牆上也有一部分士兵在軍官的指揮下修補城池,以後這裏將是北周治下的郡城。

雖然濮陽郡城在夏軍撤退時破壞的非常厲害,不過主體城牆和城內的民宅畢竟沒有遭到太多的損毀,因此不管是從安全性還是從冬季的防寒上來看,這裏都是最好的居住點。

因為城內郡守府已經被一把火燒毀,因此尉遲迥在進城後選了一棟比較完好的富商住宅安置下來,這裏暫時成為了尉遲迥的中軍所在地。

在城內外的周軍士兵正在討論眼前的戰局時,尉遲迥卻在自己的書房中將裏麵的東西砸個稀巴爛,因為昨天派去追擊撤退夏軍的前軍,竟然被打了個反伏擊,損失慘重。

之前在尉遲迥攻打濮陽郡的近二十天裏,因為袁嘉大量使用投石機、火箭、霹靂雷,甚至是火藥包等武器,讓尉遲迥麾下先後損失兩萬多士兵,可是最後竟然隻是奪下個已經空無一人的濮陽城。

雖然南路的譙王宇文儉所占據的高平郡也是空無一人,可是因為防守高平郡的夏軍人數較少,因此宇文儉麾下的軍隊損失也相對少很多,濮陽郡的夏軍似乎專門對著自己死磕,連騎兵都有四萬多人。

要不是如今北周實力雄厚,在占據大量養馬地後戰馬資源豐富,在騎兵方麵顯得財大氣粗,不然還真的比不上夏軍的騎兵。

尉遲迥作為主力大軍,麾下十五萬士兵,五萬騎兵,在十萬多夏軍全力防守的情況下,竟然也打的灰頭土臉,到最後夏軍撤出濮陽城時,企圖追擊的周軍還被打了一個反擊,再次損失近萬人,也實在是太丟人了。

麵對著夏軍的連續後撤,尉遲迥也是不由的皺眉起來,這一次夏軍一撤便是二百多裏,撤到了當初北齊大軍與其對峙的濟州、濟北郡一線,顯然是準備在此與自己進行決戰。

尉遲迥知道,當初三齊方麵就是在這裏擋住了北齊大軍的第一輪攻勢,先後消滅了數十萬北齊軍隊。

雖然夏軍與北齊數十萬大軍的戰鬥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尉遲迥卻絲毫沒有任何小瞧的意思,因為他自己也知道,當初北齊能夠擊敗夏軍最終光複大半個三齊,還是靠著天氣劇變的優勢。

當時的齊軍主將斛律協通過一名善於天文的浮屠僧了解到天氣即將變化,便做了一手準備,哪怕失敗了也大不了重新在濟北郡對夏軍進攻,因此這種因素是不可複製的。

另外如今夏軍一口氣搬空了西兗州、永昌郡、濮陽郡、高平郡,尉遲迥、宇文儉二十多萬大軍根本無法從這裏補充糧食給養。

要想獲得充足的糧草供應,就必須通過這數百裏的路途來運輸,不僅需要從後方抽調大量民夫,沿線更要布置大量兵力防守糧道。

一想到這些,尉遲迥心中就覺得很是無力,強大如此的北周供養自己這數十萬大軍都如此艱難,難道王勇在遷移這些百姓時就不用花什麼錢的麼?這可是數十近百萬人啊!

如果是其他人,尉遲迥倒可能會覺得是強行逼迫,可是三齊王不是一向以愛護百姓著名的麼?這四郡過去都是繁華富庶的州郡,至少有二百多萬民眾,哪怕如今被遷移了一部分也至少會有七八十萬人吧?

尉遲迥終究無法明白如今的夏國究竟有多麼的富饒,也不明白大農場大牧場生產帶來的極高生產效率,給夏國帶來多大的糧食存儲量,更何況夏國還有滿世界的海洋牧場可以捕撈大量的魚類。

如果王澤知道尉遲迥的疑惑,肯定會嘚瑟的向他炫耀道:土豪的世界凡人終究不明白呀!

雖然震驚王勇的大手筆,尉遲迥心中卻更加煩惱起來,自己大軍繼續東進的話,征發的民夫數量至少要翻倍,往前線運送糧食的消耗也是翻倍,至少在北周水軍擁有擊敗夏國水軍的實力之前,這個局麵不要想改變了。

好在目前北周大軍的軍資,都是沿著渭水進入黃河,然後在北豫州轉道濟水,一直運送到西兗州,這樣再從陸路運送到濮陽郡,對物資的消耗以及沒有過去顯得那麼大。

想到這裏,尉遲迥忽然想到差不多也就是這幾天,下一批物資也應該從西兗州運過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