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以隋代周(下)(1 / 2)

北方才剛剛完成統一,似乎就要再次陷入分裂之中。

楊堅的行為捅了馬蜂窩,反抗者不斷的湧出,又有宗室譙王宇文儉為號召,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裏,就湧現出十幾股反對勢力,並且都尊奉宇文儉為正統,勢要將楊堅打敗。

一時間長安城中參與到政權變更之中的大臣,很多人都慌亂起來,但是楊堅絲毫沒有緊張,他知道這些人看似來勢洶洶,其實並不是一條心,固然有北周的鐵杆擁護者,但也都各自有自己的小算盤。

老謀深算的楊堅早已經看出來,現在湧出來的這幫人是自己最後的絆腳石,隻要能夠擊敗這些反對者,將宇文儉擒殺,那麼整個北周政權就可以瓜熟蒂落的成為的囊中之物。

這些反對者中,最讓楊堅忌憚的既不是那些大將,也不是被推出來作為共主的譙王宇文儉,而是身為齊州行軍大總管的尉遲迥,這才是他最為忌憚的最大對手。

早在宇文贇剛剛死去,楊堅出任左大丞相後,他就開始擔心手裏掌握重兵的尉遲迥會成為自己日後的絆腳石,於是便派親信韋孝寬征親自到齊州濟南城召其入京。

但尉遲迥早已經從楊堅一係列的行為中看出他的圖謀不軌,你可以說是因為他對北周的忠誠,也可以說尉遲迥也有自己的野心,反正尉遲迥不僅不願意離開齊州,甚至還準備殺死韋孝寬。

因為韋孝寬並不是光去請尉遲迥就完事的,他還做著另一手準備,那就是在請尉遲迥進京的同時,還在暗地聯係尉遲迥的副手晉昶,一旦尉遲迥不願離開自己的軍隊,就發動兵變將其殺死。

韋孝寬沒有想到的是,尉遲迥竟然發現了他的行動,幸好韋孝寬發現事情敗露前就逃跑了,不然以後也就沒有他什麼事情了,但是前去勸晉昶兵變的破六韓裒卻落入到尉遲迥的手裏。

尉遲迥大怒之下殺死晉昶和破六韓裒後,集合齊州等地的文武士民,誓師起兵,青州總管尉遲勤起兵響應其伯父,兵力共有十萬之眾,這樣尉遲迥手裏就有了三十多萬大軍。

其他恭州、申州、徐州、東楚州等地得知尉遲迥起兵對抗楊堅後,也紛紛起兵響應,聲勢極為浩大。

當時北周的領土包括今陝西、寧夏、甘肅和四川的大部、山西的西南部、湖北西部及整個長江中下遊的江北地區。

而尉遲迥等人的起兵,使陝西以東的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大片土地出現了騷亂和不穩的苗頭,連派去鎮壓的軍將也有受尉遲迥賄賂之嫌。

尉遲迥於夏曆二十四年十一月中旬在齊州起兵,十二月初司馬消難在鄖州起兵,夏曆二十五年一月初王謙在益州起兵,史稱“三總管之亂”。

實際上這三人隻是反抗楊堅勢力最大的三路,其他反對楊堅的還有很多,但因為那些叛亂很快就被撲滅,因此影響很小便被忽略掉了。

麵對著來勢洶洶的大軍,楊堅很是為難,畢竟尉遲迥是北周非常善於作戰一名大將,在經過一番思考後,他最終選定以韋孝寬來對付實力最強的尉遲迥,事實證明這是他明智的選擇。

韋孝寬其實很早就已經是北周有名的將領之一,雖然他的武功不好,但是卻非常有文采,文韜武略極為擅長,算得上是西魏-北周時期的一名儒將。

早在宇文泰剛剛決定反抗高歡時,韋孝寬就已經成為西魏的將領,在玉壁之戰(西元546年)中,他率軍堅守玉璧城阻擊高歡十幾萬大軍的進攻,足足堅守兩個多月,殺傷高歡七萬多人。

最終這一戰成為東魏和西魏的戰略轉折點,不可一世的高王(高歡)最終頓師於玉璧城下,因此生病鬱鬱而終,而韋孝寬組織的這場大戰更成為以少勝多的典範,名揚天下。

在選定了對付尉遲迥的人選後,楊堅又以良瑞對付益州總管王謙,以王毅應對鄖州總管司馬肖難。

在同時,楊堅還在不斷拉攏、爭取其他北周元老重臣的支持,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並州總管李穆。

李穆是宇文泰的救命恩人,又與尉遲迥是非常好的戰友,兩人赤誠相待,但是楊堅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著大義名分,最終讓李穆選擇了支持楊堅,從而影響了很多北周元老的決定。

這些北周元老決定選擇楊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如今的北周雖然實力已經可以統一天下,但是北麵突厥還在,東北部又忽然出現了一個更加強大的夏國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