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這麼多大軍集中進攻,不求一戰就攻克多少夏國城池,但至少也能將夏國的遼東城打下來,這樣隋軍日後就有了繼續攻打夏國腹地的根據地,這也是隋文帝楊堅的最低目標。
隋文帝派出去的那三十萬隋軍不可謂不強大,這裏麵至少有五萬是隋朝自己培養出來的精銳騎兵,而且裏麵有近萬人是更加強大的具裝甲騎,全都是人馬披甲的重騎兵。
而步軍全都是經曆過種種戰陣的精銳士兵,其中還有近萬人是隋帝國裏很寶貴的陌刀軍。
因為楊堅是通過陰謀政變奪取的政權,算是比較完整的繼承了北周留下來的政治軍事遺產,北周時期研究出來的陌刀和黑火藥隋朝都繼承了下來,所以隋朝幾乎擁有不損色與夏軍的各種軍事裝備。
當時為了保證楊爽大軍的作戰順利,隋文帝甚至還特批了數萬斤很難得的黑火藥,以此作為攻城的利器。
而在與都藍可汗結盟之後,都藍可汗動員出二十萬突厥騎兵,包括部分依附突厥的部族在內的話,一共有近三十萬騎兵,他們將聯合隋軍一通進攻夏國在契丹和庫莫奚故地的西平郡。
如果真的被隋軍和突厥聯合起來作戰,雙方都充分發揮自己最強大的實力,哪怕夏軍這一次能夠將對方擊敗,也依然要麵對著強大的損失,而隋朝寧願用兩個消耗一個夏軍的青壯士兵也值得。
上一次百萬突厥大軍進攻夏國,就導致夏國損失了二十多萬軍民,讓王澤到目前一想起來就是牙根癢癢,因此哪怕夏軍有著百戰百勝的神話,但是卻依然不願意麵對著這樣損失極大的戰鬥。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三十多萬大軍才走到北平郡,正好遇到夏季這接連十幾日的暴雨讓整個大軍都浸泡在水中,最終導致瘟疫流行,三十萬精心挑選的精銳大軍損失殆盡。
本來隋朝人丁繁庶,哪怕損失了這些士兵,依然還可以繼續征調青壯參軍,但是楊爽、豆盧勣等諸多領軍大將夜一同病死軍中,最終隻有一個李充活了下來,這就讓比較深信鬼神的楊堅不得不打消了繼續進攻夏國的想法。
楊堅得知後,沉默良久,自以為夏國有上天眷顧,加上隋朝這時剛剛統一,需要兵力駐守的地方也很多,因此也無力繼續派兵,而突厥也隻好撤軍,就這樣雙方都開始沉默下來。
這一次隋軍的意外覆沒,甚至讓衛王楊爽也病死在軍營中,讓整個隋帝國臣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可是身為皇帝的楊堅卻大大鬆了一口氣。
對於楊爽的死,楊堅更是另一種態度,之前他確實在猜忌自己的弟弟,沒辦法,誰讓這個孩子打仗那麼厲害呢,而且楊爽帶軍很有一套,為人很有人格魅力,隻要是跟隨過他的士兵基本上都會死心塌地的跟隨。
因此憑藉著陰謀上台的楊堅,內心也是格外猜忌這些人,哪怕是自己的親弟弟他也信不過,當初宇文護殺死宇文覺、宇文毓還不都是他的親堂弟,可是在權力全麵該殺還是殺。
不過人就是這麼回事,在鬆口氣的同時,楊堅反而又開始懷念自己的弟弟。
在楊爽死後,他不僅冊封楊爽為衛昭王,甚至還對他的兒子優待有加,病死的豆盧勣等統軍大將,也很快得到了相應的封賞,家人也得到了照顧,算是稍稍減輕了他們的悲痛。
在楊堅內心的些許擔憂消除一部分後,他也不得不打消了繼續攻打夏國的想法,但這時他又開始擔憂夏國會報複回來,哪怕在聽到夏國開始進攻突厥的消息後,楊堅也依然不敢有任何的怠慢。
幸好之前由長孫晟想出的那個好主意實現了,之前為了牽製夏國的精力聯絡的真臘國、夏連特拉王國、潘地亞國,甚至是波斯帝國,都因為覬覦海洋貿易的利潤,開始對夏國動手了。
之前楊堅派人去聯絡這些國家,也隻是為了牽製夏國的精力和視線,卻不想如今他們正好成為轉移夏國視線的替罪羊。
但是楊堅這一次並不打算參與到與夏國的戰爭中去,雖然楊堅知道,一旦這一次隋朝拋棄那些國家不管不顧,日後再想跟他們聯合起來對付夏國,就再也不可能,不過他依然還是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想法,人家死總比自己死強吧!
如果打不過人家,那就老老實實的在家發展,等自己有能力了再打回去!打下這個主意後,楊堅一邊積極的往突厥輸送大量的軍械物資,一邊埋頭苦幹發展隋帝國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