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認為,除了憑借專業的知識進行數據分析之外,直覺在他進行金融投資的時候,所起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而索羅斯曾經表示,他對投資方麵的直覺常常來自於對國際貿易狀況宏觀考慮以及從身邊諸多國際金融權威人士了解到的他們對宏觀經濟發展趨勢的看法以及策略。
人各有誌,兼聽則明
古人有雲:“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這句話蘊涵著深刻的道理。許多人常常將自己的主觀願望強加於別人,他們希望別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話去做一件事情,如果別人違背了自己的要求,他便覺對方是冥頑不靈,無可救藥。
其實人各有誌,有句話說得好,道不同,不相為謀,實在沒有必要強求其他人與自己的意見相同。雖然燕雀根本不了解鴻鵠偉大的誌向,可是換個角度來想的話,鴻鵠是不是也不能了解燕雀小小要求呢?
更何況人盡其才,隻要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就可以了,不一定每個人都是身懷大誌。成功的標準也不是誌向的偉大。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無法了解這一點,他們對自己的親人、朋友常常過分的苛求,如果對方無動於衷,自己便非常苦惱。現在想想,這些會應該會恍然大悟,其實,人各有誌,實在沒有必要強求。
至於“兼聽則明”這四個字,生活中許多人都看到過,讀到過,也會引用,也知道許多兼聽則明的例子,但是他們不會用。
喜歡聽好聽的話,是每個人都有的通病。聽一個人的—麵之詞,也是人常常會犯的錯誤。縱觀古今中外的一些人,他們有些也不可避免被奸詐小人阿諛,最終用人不當,導致以失敗告終。
唐太宗李世民任命魏征做諫議大夫,他問魏征怎麼做才可以成為一位賢明的皇帝。魏征告訴他堯舜善於聽取多方麵的意見,所以就賢明,可以天下太平;而像秦二世、梁武帝和隋煬帝這樣,隻聽取少數人的意見,不了解真實情況是怎麼樣,所以國家很快就滅亡了。
唐太宗聽後,認為魏征說得非常有道理,於是他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唐朝當時政治清明、經濟迅速發展、社會穩定、國泰民安,唐太宗也因此開創了曆史上的“貞觀之治”。
做一件事,應多多聽取各方麵的意見,正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兼聽”一詞,雖然隻有兩個字,雖然易懂卻不是每個人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