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歐美主要紀錄片生產國的紀錄片製作與市場運作(1 / 2)

一、法國紀錄片製作與發行

1.法國紀錄片的製作

法國的電影製作得到政府支持,這種支持有多種形式。電影製作的支柱主要由國家電影中心管理,一方麵為故事片製作設立基金,另一方麵也為紀錄片設立基金。政府對紀錄片的資助取決於影片的放映。每賣出一張電影票,國家就要從票款中提出一部分,以支持紀錄電影的發展。不過因為紀錄片發行量少,所以從電影院中得到的資金也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紀錄片選擇去為電視台拍攝。從1986年以來的20餘年間,紀錄片所獲得的資金支持逐漸增多起來,其來源不是從電影院的提成中得到的,而是從無線和有線電視台獲得,紀錄片製作人可以借助這些資金進行拍攝。為了得到這部分資金,紀錄片製作人需同電視台進行合作。方法是由電視台預購片子,製作人先得到一筆預付款;此外,還有由國家電影中心資助的形式。為了獲得各方麵的資助,製片人必須提前一定的時間提出申請。除了以上方法外,還有很多人自己籌集資金。通常這種影片的預算比較少,這些資金的來源往往是向各種機構申請來的,還有一些資助形式是由國家部門進行籌集的。總體上與其他國家一樣,在法國的影院裏很少放映紀錄片。目前電視台的商業運作機製賦予了電視台一種權力——對主題的選擇加以控製,使目前在拍攝紀錄片方麵存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這些影片包含的文化分量應該有多少。對紀錄片創作起到一些作用的是一些協會,比如影片製作協會,不定期有一些有價值的電影節,如真實電影節等。在法國拍一部紀錄片的平均投資金額,因影片類型不同而成本不同,一部52分鍾的標準紀錄片,通常的公共預算是20萬到30萬歐元(200~300萬人民幣)。這個預算分為:發行方占25%~50%,具體數目由其參與的方式決定,即是合作製片還是預購方式;製片方必須占5%;第三部分是自動資助,占40%。還有另外一種資助形式,就是拿出售賣錄像帶中的稅款再投資給紀錄片拍攝,占5%~6%,製作公司再拿出25%投資到製作當中去。除了法國基金會的支持,還有歐洲其他國家的支持,為了獲得這些形式的資助,必須有一個條件,就是兩個國家一起合作。這幾種都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法國比較流行的集資方式,一直延續至今。

2.紀錄片在法國發行

在法國,紀錄片發行和放映的第一大戶是電視。目前法國電視有七個頻道,兩個是國家級的公共電視台;一個是法國、德國合作的電視台ARTE,這是一家專門播放文化節目的電視台,白天播放教育節目,晚上播放文化節目;另有三家私營電視台,一台、六台、四台。法國電視四台的電視節目是收費的;在文化台播放的紀錄片最多;還有兩家有線台是專門播放紀錄片的。所有電視台的管理都是由高等電視台管理委員會來管理的,比如規定影片在各個電視台播放的時間限額,以及影片的種類,是從哪裏進口的,都由他們負責調配管理。即使那些播放紀錄片較多的電視台,像德、法合辦的ARTE台、法國電視四台,他們很少在黃金時段,比如晚8點30分播出紀錄片,有些紀錄片是在夜裏兩三點才播放。但有調查顯示,一些能在晚8點30分播放的紀錄片,收視率要比娛樂、休閑類節目高,競爭力非常強。如果一部紀錄片廣告方麵有困難,播放時間也就晚,甚至有些影片從來沒有被發行過。不過,電視台通過播放紀錄片,可以起到給電視台帶來聲譽的作用,如文化台因播出紀錄片而著名,非常受觀眾歡迎。

紀錄影片在電影院發行不容易,《盧浮宮》在電影院放映時獲了成功,但這樣的例子不多。對於發行商而言,即使預先給一部分款項,也不願意去發行紀錄片。平均來講,每年有兩三部紀錄片能夠在商業發行上獲得成功,這些作品都是非常有名的導演的作品,或者是反映重大事件題材的作品,比如說有關猶太人被屠殺的影片。為了在影院中能放映紀錄片,有人專門開設了一家電影院放映紀錄片,這家影院隻放紀錄片,但每部片子的周期非常長。現在,也有些紀錄片愛好者在想辦法做努力,爭取能在電影院裏放映紀錄片。

在紀錄片發行方麵,還能看到其他的發行形式和展映方式,比如說通過圖書館、展覽會、博物館等諸如此類的公共機構來進行放映,同時還可以通過錄像帶來發行。圖書發行網係統有300到350家圖書館,他們配備了錄像放映設備,同時也購買了紀錄片錄像帶的收藏權,人們可以通過租借來看這些影片,大部分都是免費的。還有德、法文化台,他們播放的紀錄片中有70%還可以通過錄像帶發行。紀錄片通過電影節放映和發行是一條相當重要的渠道,在歐洲有許多這方麵的電影節。在法國有兩個電影節是專門放映紀錄電影的,一家是馬賽的電影節,一家是巴黎的真實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