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料理中所使用的肉有牛、豬、羊、雞、鴨等等,種類相當多,又依調理方式分為燒、烤、蒸、煮等各式各樣。一打開菜單,烤小羊排、烤鴨、燜牛肉等等各樣的肉類料理名稱琳琅滿目地排列在一起,而且吃法千奇百樣,令人垂涎三尺。
首先必須記住的是排餐的用餐方法。排餐可說是自古至今的肉類料理代表,排餐的吃法自然也就成為其他肉類料理的基本形式,所以最好下點功夫研究。點用牛排時,首先服務生會詢問燒烤程度,可依你所喜歡的料理方式供應。
用餐時,以叉子從左側將肉叉住,再用刀沿著叉子的右側將肉切開,如切下的肉無法一口吃下,可直接用刀子再切小一些,切開剛好一口大小的肉,然後直接以叉子送人口中。
2.重點在於利用刀壓住肉時的力度
為了輕鬆地將肉切開,首先就要鬆肩膀,並確實用叉子把肉叉住。再以刀輕輕地慢慢地前後移動。用力點是在將刀伸出去的時候,而不是將刀拉回時。
3.將取得的調味醬放在盤子內側
點排餐時,會附帶一杯調味醬。在正式的場合中,調味醬應是自行取用,而非麻煩服務生服務。
首先將調味醬缽拿到盤子旁邊,以湯勺取醬料時要注意不要滴到桌巾。調味醬不可以直接淋在牛排上,應取適當的量放在盤子的內側,再將肉切成一口大小蘸醬料吃。
調味醬的量約以兩湯匙為最適量。取完調味醬後,將湯勺放在調味醬缽的側邊,並傳給下一個人。
4.不可一開始就將肉全部切成一塊一塊的,否則好吃的肉汁就會全部流出來了
如果用叉子叉住肉的左側卻從肉的右側開始切;會很難將肉切開。因左手拿叉子,所以從左側開始切才是基本。
四、餐桌上的失儀陷阱
餐桌上的每道菜式,雖然吃相吸引,但若處理不當,卻會成為你的“餐桌失儀陷阱”。
(一)麵包
在餐桌禮儀上,有所謂“左麵包,右水杯”的說法,千萬不要將兩者倒轉擺放。麵包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若想塗牛油,先把牛油碟移至自己的碟邊,再塗抹到麵包上。很多人喜歡將麵包蘸湯,這種食法甚不好看,應盡量避免。
(二)湯
飲湯時,首先盡量不要發出聲音;另外,若覺湯太過熱,應待它稍涼後才喝,湯匙放到嘴邊,分開數次才能喝完,實在有失禮儀。若湯碟沒有把手,這時候,就可用雙手捧著碟子喝湯。
(三)烤肉
按照燒烤程度,烤肉大致可分為半熟、略生、生熟適中、略熟、熟透等多種。點菜時,要先選好烤肉的燒烤程度。
(四)牛扒
應從左往右吃。將牛扒切成小小一塊來吃,不單吃相不好,而且還會濺出肉汁,若牛扒涼得較快,就會失去其應有的味道。
(五)鮮魚
享用魚類菜式時,若吃到魚骨,不要把它直接從嘴裏吐出,最好的方法,是用舌頭盡量把魚骨頂出來,用叉子接住,再放到碟子的一角。若不幸魚骨卡進牙縫間,就用餐巾掩著嘴,利用拇指和食指將之拔出。至於使用牙簽時,也要用餐巾掩著嘴來進行。
五、餐巾的正確使用法
(一)餐巾要放在腿上
從餐桌上拿起餐巾,先對折,再將褶線朝向自己,攤在腿上。絕不能把餐巾抖開,如圍兜般圍在脖子上,或塞在領口。而把餐巾的一角塞進腰帶裏,也是錯誤的方法。假如衣服的質地較滑,餐巾容易滑落,那應該以較不醒目的方法,將餐巾的一角塞進腰帶裏,或左右兩端塞在大腿下。
(二)餐巾是用來擦拭嘴巴
餐巾當然是為了預防調味汁滴落,弄髒衣物。但是,最主要的還是用來擦拭嘴巴。吃了油膩的食物後滿嘴油漬,若以這副尊容與人說話,委實不雅。況且喝酒時還會把油漬留在玻璃杯上,更是難看。至於口紅也是同樣要用餐巾略擦一擦,避免唇印沾在酒杯上。
(三)餐巾用畢無須折疊整齊
用餐完畢要站起來,首先將腿上的餐巾拿起,隨意疊好,再把餐巾放在餐桌的左側,然後起身離座。如果站起來後才甩動或折疊餐巾,就不合乎禮節了。餐巾用完後無須折疊得太過整齊,但也不能隨便搓成一團。如有主賓或長輩在座,一定要等他們拿起餐巾折疊時才能跟著動作。
(四)中途暫時離席時,須讓餐巾從餐桌上垂下一角
宴席中最好避免中途離席。非暫時離席時,許多人會把餐巾疊好放在椅子上,這種處理方式並沒有錯,因為餐巾擺放在桌上容易被誤會已經離席。其實,最理想的方式是用盤子或刀子壓住餐巾的一角,讓它從桌沿垂下,當然髒的那一麵朝內側才雅觀。
六、國外待客吃飯習俗
用大吃大喝表示感謝,這是阿富汗一些地區的習俗。這說明他們招持客人十分誠懇,如果你吃得差不多了,對主人說“夠了,我不想再吃了。”主人會不理睬你,你必須繼續吃下去,吃得越多,對方越高興,那才是禮貌。如果隨便吃幾口就停嘴,對方會不高興。到這些地方去做客,需事先帶點助消化藥。
吃多吃少,隨你便,這是文萊人的待客習俗。在文萊,家裏來了客人,不管認識不認識,隻要向自己問好,主人就會笑臉相迎,熱情接待,把家中吃的東西都拿出來供客人享用。但是主人從不勸食,對方吃不吃、吃多吃少、好吃不好吃,從不過問。主人認為這樣問客人是不禮貌的。
“我吃飯,你付錢。”在印度的一些地區,如果同商業談判對象和朋友共進晚餐時,他們會自自然然地說“你的資本比我的多,所以這筆餐費應該由你付。”不熟悉情況或初來乍到的客人,常常會被這種場麵鬧得啼笑皆非。錢多的人或是受歡迎的人應該付錢——他們認為這是對你的尊重,與摳門或挨宰不能相提並論。
吃定量,多吃自費。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瑞士人精打細算,節約成風。在這個國家承辦的世界性高層活動,一日三餐固定供應每人一份份餐,或是把這份餐費發給個人,讓你自己找地方去吃。除此之外,每人免費供應一茶。誰要是多吃多喝,得自己另外付錢,國內外客人一視同仁,概不例外。先訂“協議”後吃飯。
與澳大利亞人共進午餐要特別注意記住哪一頓飯該由誰付錢,如果你付錢過於積極或忘記付錢都是不禮貌的,在一般情況下,你提議喝酒,通常由你付錢,不可各自付錢,除非事先說好。吃多少要多少,嚴格“三光”。
德國人視浪費為“罪惡”,討厭凡事浪費的人,所以一般人都沒有奢侈的習慣。與德國人相處,務必遵守這個習慣,才能跟他們打成一片。如與他們共進餐館,不能多要根本吃不了的東西,已要的飯菜必須吃光,即使是醬或黃油也要用麵包蘸著吃下去或喝光,用舌頭舔光盤子的場麵也司空見慣。
七、自然從容不失禮
(一)安排自助餐的禮儀
自助餐,有時亦稱冷餐會,它是目前國際上所通行的一種非正式的西式宴會。自助餐之所以稱為自助餐,主要是因其可以在用餐時調動用餐者的主觀能動性,而由其自己動手,自己幫助自己,自己在既定的範圍之內安排選用菜肴。自助餐多以冷食為主,不搞正餐,不上高檔的菜肴、酒水,可大大地節約開支,並避免了浪費。
安排自助餐的禮儀,包括用餐時間、就餐地點、食物準備、客人的招待等四個方麵的問題。
用餐時間大都被安排在各種正式的商務活動之後,不必進行正式的限定。
就餐地點應注意三點:一是為用餐者提供一定的活動空間。二是提供數量足夠的使用的餐桌與坐椅。三是使就餐者感覺到就餐地點環境宜人。
在食物方麵,以提供冷食為主;為了滿足就餐者的不同口味,應當盡可能地使食物在品種上豐富多彩棚;為了方便就餐者進行選擇,同一類型的食物稿源集中在一處擺放。自助餐上所提供的菜肴大致應當包括冷菜、湯、熱菜、點、甜品、水果以及酒水等幾大類型。
(二)自助餐招待禮儀
招待好客人,是自助餐主辦者的責任和義務。要作到這一點,必須特別注意下列環節。
1.照顧好主賓。不論在任何情況下,主賓都是主人照顧的重要。在自助餐上,也並不例外。主人在自助餐上對主賓所提供的照顧,主要表現在陪同其就餐,與其進行適當的交談,為其引見其他客人,等等。隻是要注意給主賓留下一點供其自由活動的時間,不要始終伴隨其左右。
2.要充當引見者。作為一種社交活動的具體形式。自助餐自然要求其參加者主動進行適度的交際。在自助餐時行期間,主人一定要盡可能地為彼此互不相識的客人多創造一些相識的機會,並且積極為其牽線搭橋,充當引見者,即介紹人。應當注意的是,介紹他人相識,必須了解彼此雙方是否有此心願,而切勿一廂情願。
3.安排服務者。小型的自助餐,主人往往可以一身而二任,同時充當服務者。但是,在大規模的自助餐上,顯然是不能缺少專人服務的。在自助餐上,直接與就餐者進行正麵接觸的,主要是侍者。根據常規,自助餐上的侍者須由健康而敏捷的男性擔任。它的主要職責是:為了不使來賓因頻頻取食而妨礙了同他人所進行的交談,而主動向其提供一些輔助性的服務。比如,推著裝有各類食物的餐車,或是托著裝有多種酒水的托盤,在來賓之間巡回走動,而聽憑賓客各取所需。再者,他還可以負責補充供不應求的食物、飲料、餐具等等。
(三)享用自助餐的禮儀
所謂享用自助餐的禮儀,在此主要是指在以就餐者的身份參加自助餐時,所需要具體遵循的禮儀規範。一般來講,在自助餐禮儀之中,享用自助餐的禮儀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往往顯得更為重要。其基本禮儀主要有:
1.排隊取菜。大家必須自覺地維護公共秩序,排隊選用食物,不容許亂擠、亂搶、亂加塞,更不容許不排隊。輪到自己取菜時,用公用的餐具將食物裝入自己的食盒之內,然後迅速離去。切勿在眾多的食物麵前猶豫再三,讓身後的人久等,更不應該在取菜時挑挑揀揀,甚至直接下手或以自己的餐具取菜。
2.循序取菜。取菜的先後順序應當是:冷菜、湯、熱菜、點心、甜品和水果。因此在取菜前,最好先在全場轉上一圈,了解情況後,再去取菜。
3.量力而行。自助餐最大的優點是,能隨心所欲地拒絕和選擇各色菜肴。但若一味地取用價格昂貴的,或是盤中菜肴明明已經堆積如山了,吃不完又去取菜,取完後還霸占在桌旁不肯離去,甚至為了取食而推擠他人,都是極不禮貌的。在選取食物時,必須量力而行。切勿為吃得過癮,將食物狂取一通,導致食物浪費。要遵循自助餐的“多次少取”的原則,即多次取菜,每次少取。此外,搛菜時,不可自整盤菜當中夾取,應從邊緣開始夾,而且動作不可粗魯,以免破壞菜肴放置的形狀。
4.避免外帶。在參加自助餐時,一定要牢牢記住這一點,千萬不要偷偷往自己的口袋、皮包裏裝,更不要要求侍者替自己“打包”。
5.送回餐具。在自助餐上,強調的是用餐者以自助為主。用餐結束之後,自覺地將餐具送到指定之處。
6.照顧他人。參加自助餐時,須與他人和睦相處。不可以自作主張地為對方直拉代取食物,更不允許將自己不喜歡或吃不了的食物“處理”給對方吃。年輕的男子應為女士服務,替他們端菜;但就女性的立場來說,第一盤可讓男士為自己服務,若是從頭到尾都像個女王似的,一切讓男士服務到底就不可取了。
除此之外,不要將菜取好,就坐在一旁與朋友聊天,或是選好菜後,獨自坐在角落自顧自地吃,這些都是不合乎禮貌的行為。進餐時,應選一處較固定的座位,千萬不要端著盤四處走動,這樣不僅容易撞到別人,食物也極易掉落。出席自助餐,可以中途離去,但不辭而別,亦是不禮貌的行為。
八、走進優雅的戰場
(一)舞會的準備
社會組織或個人要辦好一場舞會,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這是舞會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證。在舉辦一般性的社交舞會時,應當注意的主要問題有如下方麵:
1.時間
舉辦舞會,首先必須選擇適當的時間。舉辦舞會的時間問題,實際上又涉及下述兩點:
(1)時機。舉辦任何一場舞會,都要“師出有名”,為其找到一個恰當的名義,如慶祝生日、紀念結婚、晉職升學、歡度佳節、款待貴賓等等。換而言之,碰上這些情況時,便是舉辦舞會的最佳時機。在一般情況下,周末和節假日,也非常適宜舉辦舞會。
(2)長度。確定一次舞會的具體長度,應當兼顧各種因素。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是不要令人過度疲勞,二是不要有礙工作和生活。在正常情況下,舞會最適合於傍晚開始舉行,並以不超過午夜為好。其最佳的長度,通常被認為是2—4小時。
2.場所
舞會的場所問題,具體來說又分為舉辦地點與舞池選擇兩個方麵。
依照常規,舉辦小型舞會,可選擇自家的客廳、庭院,或是公園、廣場。而舉辦大型舞會,則宜租借單位的俱樂部,或是營業性的舞廳。舞會場所除了應有一個是足夠跳舞的舞池以外,還應有衣帽間、飲料室和停車場。
舞池,一般是指在舞會舉辦地點之內專供跳舞的地方。在舉辦大型、正式的舞會時,對於舞池的選擇與布置,必須再三考慮。其中有五個細節必須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