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1 / 3)

校園文明禮儀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潤滑劑,是展現優良校風,彰顯良好精神風貌最直接有效的形式。學校禮儀,不僅是衡量一個學校文明素質的標尺,也是展現一個國家國民素質的社會窗口。為此,學校禮儀要求教師與學生應共同展現良好的禮儀風采。

一、教師應為人師表

(一)教師風範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神聖職責。而教師儀表又是整個師者風範的重要內容之一。可以說,教師儀表的好壞,對於學生的價值標準、審美標準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其要點有如下方麵:

1.衣著要整潔

教師的著裝不需要名牌高檔,但必須做到端正、妥貼、幹淨,扣子扣得好、上下熨得齊,要時刻給人以清新、高雅之感,使學生感到可敬可親又可愛,無形中成為學生的榜樣。

如果衣冠不整,甚至穿著褲衩、背心和拖鞋去上課,就會給學生留下不修邊幅、不懂禮節的壞印象。

2.服飾要大方

這主要是指服裝和發式方麵不要過於追求時髦華麗。一般說來,教師的服裝式樣宜莊重、清新和自然。服飾色彩不宜太鮮豔、太刺眼,應以素雅、含蓄為佳。

如果穿上奇裝異服,打扮得花裏胡哨,使人不知道是看“服裝模特”還是聽課。既影響了教學效果,也產生了不好的影響。

3.舉止要端莊

一個人的精神氣質必定要在舉止、姿態方麵反映出來,作為教師,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4.注意公眾形象

在公眾場合,應注意自己的言談和舉動;在社會上更要成為遵守文明規範的典範,為他人做出榜樣。

5.禮貌相待

教師之間相遇,一般都應熱情主動地招呼對方。早晨相見,道聲“早”;課間相見,可互相點頭微笑;臨下班則向學生道聲“再見”,這樣會使大家感到親切而溫暖、文明而高雅。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在任何場合,都應自覺地保持良好的儀表,待人接物溫和自然,舉止態度謙恭莊重,隻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信任以及社會的敬重。

(二)教師言談的禮儀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承擔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語言表達來完成的,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注意語言表達時應遵守的禮儀禮節。

1.講台上言談

(1)表達要準確。在講台上,教師在講授教學內容時應注意:學校中設置的每一門課程都是一門科學,有其嚴謹性、科學性。教師在教授時應嚴格遵循學科的要求,掌握專用名詞和專業提法,不可隨意通俗化,乃至庸俗化。同時,講課要緊扣教學中心,嚴密、直接。

(2)音量要適當。講課不是喊口號,聲音不宜過大,否則給學生以聲嘶力竭之感。如果聲音太低又很難聽清,會影響教學效果。

(3)語言要精練

講課要抓中心,不說廢話和多餘的話,給學生幹淨利索的感覺。

(4)講課時可以適時插入一些風趣、幽默的話,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但不可過於隨便,衝淡了學科的嚴肅性。過多地在課堂上講笑話,扯貧嘴,會影響正常教學內容的進行。

2.與學生談話

教師為了做好學生工作,經常要與學生進行談話,談話時要講究舉止,分別場合。

(1)提前通知,有所準備。談話最好提前與學生打招呼,這既是一種禮貌,又是對學生的尊重。最好先簡要說明內容,讓對方有個思想準備,然後商定談話的時間、地點、方式,讓對方認可,並對對方的合作表示謝意。

(2)熱情迎候,設置平等氣氛。要熱情迎候談話學生的到來,在門前熱情迎接,不能在屋裏站著不動或在門口談話,這是對學生的不尊重不禮貌。與學生談話時,座位安排及距離要適當注意,要讓學生坐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如果自己高坐其上,或坐在辦公桌後,會造成學生的思想壓力及心理失衡。

(3)舉止端正,行為有度。談話時,語氣要平和,目光要注視對方,讚成的內容應點頭示意。與犯了錯誤的學生談話,對方如果不接受談話內容,甚至耍態度,教師要有耐心,擺事實、講道理,不提高音量,不反唇相譏,表現出良好的道德修養。

(4)分清場合,入情入理。教師的表情要與談話對象、內容協調一致。慰問、安撫類談話,既要深沉、嚴肅地與學生分擔痛苦,又要堅定自信,給人以力量和鼓舞;反映問題類談話,既要細心聽取、全麵了解、不厭其煩,又要把握政策,以理服人,苦口婆心:工作談話,既要簡單明了,講求效率,抓住實質,又要態度和藹,有涵養,不失風度;說明問題、批評類談話,要先消除對方的畏懼心理,縮小雙方的感情差距,然後提出中肯批評,表情一般要嚴肅、認真。教師與學生進行談話時忌諱談話中言過其實,故意誇大或縮小;忌對學生拉長語調,放慢語速,壓低音量;忌傳播不利團結或道聽途說的事情;忌批評時事實不清,不分場合。

(三)教師舉止的禮儀

一個人的氣質、涵養往往從他的姿態中表現出來。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

1.講台上的舉止

(1)目光。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它可以反襯出一個人心中的一切波瀾。在講台上,教師要善於應用自己的目光,表達自己的思想。講課時,目光要柔和、親切、有神,給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見之感。不能死盯住某個學生,這樣不僅不禮貌,還顯得咄咄逼人或神智呆鈍;無節製地東張西望,又給人以心不在焉、應付差事之感。合理運用目光的要領是:把目光放虛一點,不要聚集於某人,而是將目光罩住全場。還要注意,當你講話出現失誤被學生打斷,或學生中出現突發事情打斷你的講課時,不能投以鄙夷的目光,這樣做有損於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反映出自身心胸狹隘與無禮。在講台上,教師忌諱的目光有:對學生不能運用斜視、瞥視、瞪視、眯視等傲慢目光,也不能目光遊移不定,看天花板或講台,表現出驚恐不安、心神不定、害怕見人的神情。

(2)坐姿。教師應提倡站著講課,但在一些講座課或教師年齡較大的情況下,也可以坐著講。坐著講課應注意,坐姿要端正,身體要坐在椅子中間,上身與椅背平行,兩腿要並攏,間距不可過大。坐著講課時切忌斜身、後仰、前趴,側坐在椅子上。用手抓握話筒,用稿掩麵等講課也是對學生的不尊重和不禮貌,也表現為一種病態,不符合教師的身份。

(3)站姿。一般的教師應站著講課,這樣更有利於身體語言強化教學效果,也是對學生的重視。站著講課時,兩腳腳跟落地,站穩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聳肩,或過於昂頭。需要在講台上走動時,步幅不宜過大過急。女教師講課時最好不要穿高跟鞋,以免聲音過響轉移同學的注意力,一般穿平底軟跟鞋較好。持稿講課時,持稿高度與胸平行,不能掩麵或過低,也不能緊靠眼前晃動講稿。

(4)手勢。老師講課時,無論站姿還是坐姿,一般都需要配以適度的手勢來強化講課效果。手勢要得體、自然、恰如其分,要隨著相關內容進行。講課時忌諱用手指點人、敲擊講台或作其他過分動作,忌故弄玄虛,嘩眾取寵。

(5)板書。整潔清楚的板書應根據所授的內容進行概括,事先有所設計。這也反映出教師對教學的態度和對課程的重視以及對學生的尊重。板書時要求書寫公正、整齊,切忌寫錯別字和不規範的字,板書不能過於潦草、零亂,而應條目清楚,突出講課重點內容。整體設計要規範、醒目、美觀,給學生留下清晰的印象,便於學生記錄和複習。

2.課後的行為舉止

教師在課後常常在家訪、集會和組織參觀瀏覽時和學生交往。在這些場合裏,一方麵要放下在講台上嚴肅、莊嚴的架子,和家長、學生親切隨和地交談或聽取學生的意見,使學生或家長不感到拘束。這時的舉止應隨意,言談要幽默、風趣,努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切忌板著麵孔,故作正經,引起學生的反感。另一方麵也不可過於隨便,如和學生拉拉扯扯、稱兄道弟,這樣容易失去老師應有的尊嚴,給課堂教學和進行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不利影響。

二、做個學生的樣子

(一)學生儀表要有風度

作為學生,應培養“越看越美”的風度氣質。男學生要有陽剛之氣、穩重、高雅,表現出剛勁、強壯、英武、堅毅、坦率、瀟灑的麵貌。當然。“剛”不等於野蠻、粗俗,如果袒胸敞懷、赤膊露腿、歪戴帽子、斜叨煙卷,就是典型的“二流子”形象了。同時,要體現出對女同學的謙讓和幫助風格。

女學生貴在優雅得體,表現出陰柔之美。要輕盈、嫻靜且富有朝氣,莊重和諧又不乏可愛。應該懂得微笑,因為微笑本身就是親善友好的標誌,能使人舒心、輕鬆、愉快,體味到春風的溫暖。應該莊重謙遜,交談時不能“目不轉睛”,要學會用眼睛說話。也不能過於羞怯。低頭靦腆,故作忸怩之態。大庭廣眾之下,更要態度自然平靜,動作落落大方,既不要觀念老化又不可過於新潮。另外。還要避免表情麻木、目光遊離、擠眉弄眼、哈哈狂笑,這些都是有失風度的。

歸根結底,學生的儀表在心靈美的前提下,追求氣質美、風度美、形象美。隻有這樣才能體現青年人的品位和涵養。

(二)學生的發式要求

女學生的發式以梳辮子、理短發、童發為宜。這樣可給人一種清晰、活潑、純真和稚氣之感。燙發則顯得老氣和成人化,不合學生身份。

男學生最好蓄短發,這樣顯得整潔、幹淨,富有朝氣。不過發式也可以多種多樣。但不管哪種發式,都要給人陽剛之氣才好。作為學生如果留長發和蓄小胡子,則顯得疲遝、精神萎靡不振,甚至還會給人一種流氣的印象。

(三)學生的服飾要求

學生以年輕活潑的形象出現,因此,他們的服飾應以色彩鮮明、線條流暢、明快簡潔為好,這樣可以充分顯示出朝氣蓬勃的精神麵貌。

在校內,學生應穿運動鞋,這樣便於做早操和上體育課,同時也可以顯示出青少年健美的身姿。不宜穿中、高跟皮鞋。男學生在身上抹香粉、灑香水,會搞得奶油氣、娘娘氣十足,也不要穿背心、打赤膊、穿短褲、拖板鞋或歪戴帽子、袒胸披掛在校內外走動,否則會給人輕浮之感。

作為學生不要穿奇裝異服。學生穿奇裝異服、濃妝打扮等,會給人矯揉造作、俗不可耐的感覺,會使部分學生產生虛榮心。這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更是與學校的教育目的相違背的。

女學生不要塗口紅、胭脂、指甲油、畫眉毛,因為少女的肌膚豐潤,本身就具有一種自然美,根本無須化妝。也不要戴金銀首飾,因為刻意的化妝打扮,隻有助於氣色,卻無助於氣質的形成。

(四)學生穿校服禮儀

學生的校服也是職業裝的一種,講究實用性、審美性和象征性。校服要與學生的學習環境相協調,造型美觀大方,色彩明快,富有朝氣,穿著樸實,又便於活動。學校規定在校內外集體活動時穿著校服,這是優良校風的展現,也是注重儀表,培養良好品質的基礎之一。穿校服的具體要求:

1.整齊。服裝必須合身,袖長至手腕,褲長至腳麵,裙長過膝蓋,尤其是內衣不能外露;不挽袖,不卷褲,不漏扣,不掉扣;中學生的服裝大多數是運動裝,因些,衣服的拉鎖要拉至胸前,不可敞胸露懷。

2.清潔。保持衣服的幹淨整潔,無汙垢、無油漬,領口與袖口處,尤其要保持幹淨。不能在服裝上亂寫亂畫,隨便添加飾物。

(五)佩戴校徽的要求

校徽是一個學校的標誌。佩戴校徽對學生來說在發揚道德和遵守紀律上,起著直接的促進和製約作用。在公共場合活動時,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社會的關注和監督,使自己不忘身份,自覺維護本校的榮譽,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同時也有助於學校的保衛工作,使門衛對進出人員的身份一目了然,更有利於維護學校的秩序。

所以學生應經常佩戴校徽。並虛心誠懇地接受門衛和值勤同學的監督檢查。切不可有粗暴的言行和其他表現。

校徽統一佩戴在外套上衣的左上角,要求端正、規範,不得倒戴、反戴或佩戴於別的地方。

三、學習時應有的態度

(一)上課的禮儀

學生對教師應該虛心誠實、言行有禮,在行動上應按規範認真去做,早晨進校見到教師,不管是否給自己任課,均應含笑問早、問好。平日在校園內與教師相遇,也應打招呼問好,如環境狹窄(樓道、走廊)應向旁邊跨開一步,給教師讓道。

1.上課

學生應提前進入教室,恭候老師到來。老師走進教室時班長要立即喊“起立”。全班同學迅速肅立,表示敬禮,老師還禮後,再坐下。起立、坐下時,動作要快,但要輕,不要讓桌椅發出很大的聲音。

學生上課,衣著要整潔,不穿拖鞋、背心,不敞胸露懷,不穿大衣,不帶帽子、口罩、圍巾、手套。聽課要專心致誌,不做小動作。不吃東西、不喝水、不嚼口香糖、不聽“隨身聽”、不扇扇子、不玩東西。不隨意下座位。不交頭接耳、不打哈欠、不睡覺。

老師上課,更要注意儀表,不穿大衣、不帶帽子、手套、圍巾。一般情況,不喝水、不坐下。

2.課堂上

學生如遇到特殊情況,不得已而在老師開始上課後才進入教室,應特別注意舉止的文明和禮儀的周到。

(1)在教室門口應先停下腳步,首先喊“報告”。如果教室門關著,那就應先輕輕叩門;要在得到老師的允許之後,才能進入教室。

(2)要向老師說明遲到的原因,說話態度要誠實。應在得到老師諒解和允許後,方可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