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媽早晨上班,接到通知去街道開會。李大媽來到街道的時候,見到了書記。書記開玩笑:“大媽,您親自來開會呀!”
“一定有重要的事,我可擔心沒落下。”
“大媽,您還真說對了,今天我們開個會,聽說上麵有好政策了。”書記眉開眼笑。
“真的嗎?什麼好政策?說給我聽聽。”
“上麵的政策是說可以幹個體了。”書記神秘地說道。
“真的嗎?”李大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還能有假,一會兒我就開會說這個事。”書記肯定地點點頭。
會議室裏的人越來越多,差不多坐滿了人。書記小聲說:“大媽,咱不嘮了,我開會。”
李大媽點頭,盼著書記能把好消息講得全麵一些。書記清了清嗓子,說道:“今天把各位找來,我們要開個會。這個會呢,就是傳達黨中央的精神,簡單說,就是可以搞活經濟,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黨中央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濟建設高速向前發展,咱們趕上了好時代。最近,溫州出現了個體戶,這就是說,那些沒有工作的小青年可以去辦理工商執照,名正言順地幹個體了。小青年都有了工作,每天不是混日子,咱們的社會就會安定下來。我今天,還想聽聽大家的意見,看看你們自己的大院裏有沒有這樣的人。”
李大媽一聽特別興奮,舉手問:“上邊真的允許幹個體了?以前不是不行嗎?”
書記說:“以前是不行,現在政策允許,還鼓勵幹個體呀!沒有工作的都得去自己找點兒事兒幹,這樣國家才能安定。”
李大媽一拍大腿:“要是這樣,可真是太好了!”
不等書記說散會,李大媽就衝出了會議室,她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建華。李大媽走在路上,聽著從街邊的收音機裏傳來的廣播,也是關於發展經濟的內容。李大媽心裏別提多高興了!
自從黨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形勢真是越來越好了,個體政策一放開,建華就有救了。李大媽越聽越興奮,好像看到了建華的未來。從街道回來的路上,李大媽就去買了肉餡,回家包餃子。
建華從外邊回來的時候,天快黑了。
李大媽聽到門響,就喊建華:“快過來吃餃子。”
建華來到大媽屋裏,看到小軍已經在屋裏了。建華就問:“小軍,你怎麼來了?不在家好好待著。”
李大媽說:“是我讓小軍來的,我今天請你們吃餃子,有好事兒跟你說。”
建華就笑:“大媽,有什麼好事兒,趕緊告訴我。”
李大媽說:“我今天去街道開會,書記說上邊有政策,可以幹個體。”
當李大媽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建華時,建華的眼眶濕潤了:“大媽,每次我遇到困難,都是您幫我解決,您的恩情,這輩子我都還不完。”
李大媽就笑:“那就下輩子。”
建華擦去眼淚:“下輩子也還不完。”
“不說這些了,你就是我我閨女,說那些太遠了。說正經事,現在政策允許了,你有什麼好的想法沒?今後打算怎麼做?”
建華說:“我也想過,我不能總是推著小車兒,在那兒當流動的小商小販兒,賣東西要有個固定的地方。我給大家做早點也要有個固定的地方,所以我就想要是有了房子,就更好了。可是,這也太難了。”
李大媽勸道:“別著急,會有辦法的。”
李大媽去下餃子,建華幫著搗蒜,小軍幫著拿碗和筷子,碗筷都擺到了桌子上,小軍數了數:“1—2—3,夠了。”
李大媽端著餃子進來:“小軍,趕緊吃飯了。”
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了桌,建華帶著小軍和李大媽一起吃著餃子,小軍開心地笑著。
由於有了好政策,建華就想給自己找一個固定的房子,她算了算,自己最近賣早點也攢了一點錢,如果找個門市房也不成問題。心裏有了底,建華每天早晨賣完早點就出去找房子,忙忙碌碌的,有的時候回來還很晚。
這一天,建華回來的時候,遇到了張少平。看著建華忙忙碌碌的樣子,張少平問:“建華,我怎麼總看你天天在忙,你在忙什麼呢?”
建華答:“啊,也沒忙什麼,就是在找房子。”
張少平疑惑地:“找房子?你要搬出去嗎?”
建華急忙解釋:“不是不是,我現在想找一間門市房,把做早點的地方固定下來,這樣才能多掙一點錢。還有就是,那些吃飯的人有個固定的場所,免得在外邊吃,冷一口熱一口的,對身體也不好。”
張少平聽明白了:“嗯,既然這樣,那我支持你。你還是多找找,我也幫你想辦法。”
建華回家了。張少平也推著自行車一邊走,一邊回憶著,好像自己的同學有房子。於是,快到家門的張少平,又反身回去,推著自行車出了院門,抬腿跨上自行車,一直往城西方向騎去。
到了城西的同學家,老同學迎出門來就問:“少平,真是稀客啊!好久不見你了。”
“我說老同學啊,無事不登三寶殿,我來找你有事兒。我聽說你在市場那裏有個房子,對嗎?”
“你是特務嗎?怎麼偵查到的?”同學很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