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鮑金東說的,小壯壯這個孩子來得稀罕,一家人巴望了好幾年了,楊北京自然是高興,楊家大哥大嫂也鬆了一口氣。要知道,九十年代的農村家庭,沒個孩子的話,壓力真是難以想象的。
楊家本來就開著飯店,一家人心裏高興,喜宴的檔次便有意無意地提高了不止一個規格。
寶寶送米子,按當地風俗,先上來的是雞蛋茶,五個煮雞蛋,放些紅糖胡椒,開水一衝,每個客人一碗。緊接著,一道道菜便流水上桌了。
八十年代,當地的喜宴叫做“八碗”,意思是八個菜,好的人家多上兩個菜,就是上等席麵了;九十年代中,“八碗”落後了,一般十二個菜,家境好的人家,重要喜事便會上十六道菜。不過數量是一方麵,菜夠不夠“實”,也是客人評價的重要一方麵,光有那麼多碟子,裏頭沒啥實在東西,老百姓形象得叫做“漂湯菜”,筷子一伸就沒了,充充數罷了。
楊北京上了十六道菜,那感覺,硬是雞魚肉蛋堆上去的。六個涼菜,八個熱菜,兩個湯,十六道菜六素十二葷,這要是想講究數量,就這分量,弄成二十道菜也足夠了,這還不算最後的兩個果盤。
楊北京當然不是顯擺,他就是心裏高興,就想叫親戚朋友們都吃好罷了。
都是農村人,平時敞開了吃肉的人家,還沒有幾家的,來的客人們一邊交口誇讚,一邊吃得開心熱火。張洪菊姚連發幫著招呼客人,楊大哥陪著楊北京,端了杯子挨桌敬酒,喜宴上親戚朋友們便紛紛說些吉利話。
姚三三跟小四挨邊坐著,可能是早上吃的晚,滿桌子葷菜沒啥胃口,吃了半碗甜湯,便一心等著果盤上來,幾樣水果夾雜著擺成拚盤,紅紅綠綠的,一看就叫人很有食欲。
“這還有水果呢?哎呦,吃不下了,這老些菜,光吃菜都飽了。”
說話的是坐鄰桌的姚三嬸,摸著肚皮,跟同桌的客人們又說道:“你看這老些子菜,剩了不少呢,咱家大侄女舍得花錢,這菜也太多了。”
“吃不了,咱兜著。”一個婦女說,同桌的人們便一陣笑聲。沒有旁的意思,農村人節儉,絕做不出來把剩菜隨手倒掉的事情,喜宴的菜好,吃不完,打包帶走也是很合情理的。
姚三三低頭吃她的水果,自然不會參與這些話題。然而姚三嬸一轉身,對她說:“三三,你大姐好福氣,好幾年不開懷,我都替她著急擔心呢,嗙哧一下生了個兒子,這下你大姐夫該滿意了。”
“開懷”在當地有著女人生養的意思。
姚三三聽三嬸忽然叫到她了,就一邊吃,一邊笑笑說:“我大姐夫呀,就算大姐不要孩子,他也不會有啥不滿意的。要是生個閨女,我看他才更高興呢,他自己總說女孩兒貼心。”
“說歸說,他心裏肯定想生兒子!”三嬸說,“大文的媳婦,如今也懷上了,辣椒抱著吃,你二嬸整天擔心是個丫頭呢,你說這頭一胎,有啥好擔心的。我頭胎生了紅霞,緊趕著再生一個,賺了個兒女雙全,不是挺好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