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十七年、夏乾定元年春正月,裕陵、泰陵災。
草木皆流血,德旺遣官禳之二十日止。
二月,結漠北諸部兵以拒蒙古。
德旺聞蒙古王征西域未還,遣使結漠北諸部為外援,陰圖拒守計,諸部出兵應。
夏五月,蒙古兵圍沙州,不克。
蒙古主自西域還,聞夏國有異圖,自將兵由河外攻沙州。逾月不下,遣部下兵夜穴城以入。守將籍辣思義納火穴中,蒙兵多死,思義城守如故。
秋九月,蒙古破銀州。
蒙古久攻沙州,恐銀、夏出兵赴援,遣大將孛魯、黑馬等分兵攻銀州。監府塔海出戰,兵敗被俘。斬首數萬級,獲生口牛羊數十萬,銀州遂破。
按:蒙古之強,非夏力所能製。德旺嗣立之初,即誘諸部使為我用,可謂得勝算者。乃事機不密,反為所乘,是天蒙古耳?豈謀之不臧耶?書以惜之。
冬十月,奉表修好於金。
夏自宣和末臣金八十餘年,鮮兵革事。自蒙古之圍,金人失援,以致構難十年,一勝一負,兩國精銳俱盡。至是,蒙古勢益強,夏國西北疆場日削,德旺用右丞相高良惠謀遣使如金,請修好。
按:睦鄰修好,《春秋》善之。況夏與金世為與國哉!然當金兵未弱,己力未衰,合之則可以捍蒙古,乃於困敝之極,方始請和。鷸蚌之爭將解,兩虎之力已傷,卞莊、漁人旋製其後矣。嗚呼!若德旺者,智勝其父而生不遇時,良可惜已!
十一月,遣使蒙古請降,沙州圍解。
德旺聞銀州不守,漠北諸部潰散,遣使詣蒙古軍前請降,許以質子為信。蒙古主始解沙州圍,城中堅守半載,軍民困乏,食牛羊馬駝殆盡。
宋理宗寶慶元年、夏乾定二年春三月,蒙古使來責任子,不遣。
蒙古遣其臣孛禿至夏國責遣質子,德旺猶豫未決。右丞相高良惠言:“兩國相交,忠信為主,彼強吾弱,勢難背言。宜擇宗室之賢者,加以王號,錫以車旗,俾結蒙歡,庶幾稍紓國患。”德旺曰:“我方修好金源,共支北敵。任子一往,受其束縛,後悔何追?”樞密使李元吉曰:“蒙古虎狼,雖恭順不違,猶恐咆哮其性。若反覆無恒,是自啟兵端也。況金勢浸衰,自守不支,焉能濟我耶?”德旺不聽,謝孛禿遣回。
按:自古會不信而有盟,盟不信而有質。許以質而不遣,則降亦不足信矣。德旺不慎許於前,而輕悔於後,不適以速之禍哉?
夏六月,太白晝見。
與日爭明。德旺求直言,殿中禦史張公輔疏陳經國七事:“一曰收潰散以固人心。自兵興之後,敗卒旁流,饑民四散,若不招集而安撫之,則國本將危。臣願勞來還定,計其室家,給以衣食,庶幾兵民樂業,效忠徇義,靡有二心。二曰堅盟信以紓國難。蒙古孛禿去時,堅請三思再議。今為時半載,未見兵臨。或者尚深觀望,急宜遣使納質,以示忠誠,使彼師出無名,我得徐為善後。臣知言而無補,然非此無以弭患也。三曰修城池以備守禦。銀州失守,河西諸隘與敵同之,千裏之內,樓櫓、斥堠蕩然無存。宜乘北兵暫去,繕隍浚濠,無事則安堵堪資,兵至則扼險可守。若任其如入無人,豈不殆哉!四曰明軍政以習戰守。國家向有綏、宥諸羌,藉以立國。嗣為宋、金控據,兵勢浸衰。今惟料瓜、肅精強,興、靈勁勇,明賞罰,計功能,委之宿將、親臣,量敵為進退,視地為攻守,或者積衰之後,可冀振興。五曰聯烽堠以立應援,自金源開隙,使介不通,往來禁絕,越人視秦,肥瘠無關。致蒙古乘隙,屢肆兵凶。今宜遣使與金約和,兩國各置邊烽,設偵候,此舉彼應,彼困此援,我兵氣壯,敵亦不敢正視矣。六曰崇節儉以裕軍儲。國經兵燹,民不聊生,耕織無時,財用並乏。今將官中、府中浮靡,勳臣、戚臣賞賚,去奢從儉,以供征調之用,則糧足而兵自強耳。七曰觀利便以破敵勢。蒙古距國千裏,初來不拒,繼與連兵,俾其險阻既明,道路盡熟,若不出奇奮擊,何以示我兵威?議者以王城可守,任其連破州郡,是猶心腹之疾先起手足,可不急為療救乎?今聚境內精兵,猶可數十萬,果能鼓勵士氣,效命一戰,客主勢殊,應無不勝。若孤疑滿腹,首鼠兩端,亡在旦夕矣!”德旺善其辭切,擢為禦史中丞。
秋七月,宗室李楨入於金。
楨為國疏族,其父因國亂不仕,挈楨入金,應經童試中選。
八月,遣使聘金,且議和事。
德旺遣光祿大夫、吏部尚書李仲諤、南院宣徽使羅世昌、尚書省左司郎中李紹膺聘於金,請以兄事金,各用本國年號。金主謂群臣曰:“夏國從來臣事我朝,今稱弟以和,吾不以為辱者,冀得通好,以息吾民耳。”遣翰林待製馮延登、行台令李獻甫為館伴僉議歲賜。仲諤等多口辨,延登不能折。獻甫曰:“夏國與本朝和好百年,今雖易君臣之名為兄弟之國,使兄而輸幣,寧有據耶?”仲諤曰:“兄弟且不論,宋輸吾歲幣二十五萬,典故具在,金朝豈不知之。”獻甫正色曰:“使者尚忍言耶?宋以歲幣餌君家而賜之姓,岸然以君父自居,夏國君臣無一悟者。倘如宋舊,本朝雖歲捐五十萬亦可。”仲諤等語塞,遂定議。
附:《金史?交聘表》:正大二年十月,遣聶天驥、張天綱使夏議和事。考《哀宗紀》:秋九月,夏和議定。十月無遣天驥等事,而二人本傳亦不載。
九月,蒙古仇人赤臘喝翔昆來奔,納之。
赤臘喝翔昆,乃蠻部屈律罕子。蒙古滅乃蠻,屈律罕走死契丹,蒙古主索其子,赤臘喝翔昆走投夏國。德旺以其同仇納之,給以糧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