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嗎?(1 / 1)

\u000e���f關於“階層固化”的問題,最近一直被網友們熱議,很多公號大V(微博上活躍、有著大群粉絲的用戶)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寒門再難出貴子”成為很多人討論後的一聲歎息。

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嗎?顯然不是,還是有不少勵誌的故事在反駁著這一觀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貧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在成功的道路上總是走得更為艱辛。

最近華盛頓大學有一項新的研究,研究發現,貧窮的成長環境會對一個人大腦的連接造成影響。他們調查了數百名兒童,年齡在7~12歲之間,在對這些兒童的大腦進行掃描後發現,貧窮孩子的大腦關鍵結構的連接與非貧窮孩子是不同的,尤其是在海馬回和杏仁核上的差別更為明顯。我們都知道,海馬回是控製著學習、記憶和處理壓力的腦區,杏仁核是與壓力和情緒有關的腦區。貧窮孩子這兩個腦區與其他腦區的連接要比非貧窮孩子弱。後來進行的腦部核磁共振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越貧困的孩子,腦部連接越弱,且入學後出現抑鬱的概率越大。

可見,童年時期貧困的成長環境,真的會對一個人的人格和思維造成極大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很可能是終生的。當一個人的人格和思維都存在問題,能成功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所以網友歎息“寒門再難出貴子”也並非毫無根據。

但參與這次研究的巴克博士也說:“貧窮會影響大腦的發育,但是還有很多別的方法可以有助於大腦和積極情緒的發展。如果我們能夠更早介入,就能幫助孩子進入一個更好的發展軌道。”

所以,如果你的家庭確實十分貧寒,不要放棄,物質上無法給予孩子的,盡可能多從精神上彌補給他。

其實,現如今在中國,大多數的家庭也並非真的是掙紮在溫飽線上,大部分家庭在物質上已經可以滿足孩子的基本生長需求。而所謂的“寒門”也不過是家庭條件不允許孩子有更豐富的視野而已。比如,條件優渥的孩子可能從小就出國旅遊,學習外語、鋼琴,接觸名流;而家境一般的孩子隻能按部就班地學習,教育資源缺乏,沒有機會出遊見世麵。但對於這些差距,家長可以努力為孩子創造優越的精神條件,以此來縮小差距,如用多帶孩子讀書等方式,來為孩子打開另一條通道,使其能夠盡可能地快速成長,逆襲成功,從而改變大家關於“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