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小鎮最漂亮的天使(2 / 2)

小姑娘站在那裏,似乎呆住了,過了一會兒,似乎漸漸明白到了什麼。

【愛心課堂】

孩子的個人魅力來自自信

父母的責任之一,就是培養孩子的自信,讓孩子覺得自己與他人是不同的,是獨特的。如果孩子因為自己的容貌或者別的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而無法正確麵對時,你要告訴他(她):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貌若天仙還是相貌平平,隻要昂起頭來,自信會使你變得有魅力——人人都對這種魅力著迷。

如果你想培養自信的孩子,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多做肯定性評價:“我相信你做得到的”“我對你有信心”“你做得真出色”……

如果要改變一個孩子讀書不專心的態度,我們可以這麼說:“孩子,我們真為你感到高興,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但是’假如你在數學上再努力點兒的話就更好了。”在這個例子裏,孩子可能在聽到“但是”之前,感覺很高興。但接下來,他就會懷疑這個讚許的可信度。因為對他而言,這個讚許隻是為了要批評他失敗而設計好的引線而已。可信度遭到曲解,我們也許就無法實現我們要改變他學習態度的目標了。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困難,隻要把“但是”改成“而且”,就能達到我們的目標了:“我們真為你感到高興,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而且,隻要你下學期繼續用功,你的代數成績也會很出色的。”

自信心是孩子潛力的“放大鏡”。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而孩子的自信,正是由父母的愛滋養出來的。

我們可能都很佩服一些成功的家長,比如德國的卡爾·威特,把一個低智兒培養成了聞名世界的奇才: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10歲進入哥廷根大學,14歲成了哲學博士;中國的童話大王鄭淵潔為孩子自編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家庭教材。我們可能更佩服知心姐姐盧勤,是她的書告訴了我們應該怎麼去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也許我們目前還做不到這些,但我們可以用心學習他們好的教育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記得聽過一個故事,一個著名的教育大師來到中國一個學校參觀。校長便請這個教育家指點一下一年級班裏有哪些學生是天才,可以成功。這個教育家指了5個,就走了。過了很多年,這個校長去美國回訪這位教育家,感謝他給指出了天才,因為那幾個孩子真的是特別出色。

教育家笑了,告訴他當時隻不過是隨意一指而已,隻是老師在平常特別注意這些孩子,以為他們是天才,他們自己也自信,漸漸地就真的這樣了。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你真正期待孩子怎麼樣,孩子就會怎麼樣。相反,如果你一直對孩子這樣評價:你一輩子都出息不了!那麼孩子確實會按照你的“期待”去做,因為孩子對你是忠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