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草原八月末(2 / 2)

我們將返回時,主人還在惋惜未能見到草原上千姿百態的花。我說,看花易,看這草原的純真難。感謝上帝的安排,陰差陽錯,我們在花已盡,雪未落,草原這位小姐換裝的一刹那見到了她不遮不掩的真美。正如觀眾在劇場裏欣賞舞台上濃妝長袖的美人是一種美,畫家在畫室裏欣賞裸立於窗前晨曦中的模特又是一種美。兩種都是藝術美,但後者是一種更純更深地展示著靈性的美。這種美不可多得也無法搬上舞台,它不但要有上帝特造的極少數的標準的模特,還要有特定的環境和時刻,更重要的,還要有能與美感共鳴的欣賞者。這幾者一刹那的交彙,才可能迸發出如電光石火般震顫人心的美。大凡看景隻看人為的熱鬧,是初級;拋開人的熱鬧看自然之景,是中級;又能拋開浮在自然景上的迷眼繁華而看出個味和理來,如讀小說分開故事讀裏麵的美學、哲學,這才是高級。這時自然美的韻律便與你的心律共振,你就可與自然對話交流了。

嗚呼!草原八月末。大矣!淨矣!靜矣!真矣!山水原來也和人一樣會一見鍾情,如詩一樣耐人尋味。我一步三回頭地離開那塊神秘的草地。將要翻過山口時又停下來佇立良久,像曹植對洛神一樣“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遣情想象,顧望懷愁”,明年這時還能再來嗎?我的草原!

閱讀指導

梁衡先生構思文章,注重結構的“大團圓”。本文以來不逢時的遺憾開篇,以大有收獲還想再來收尾,首尾呼應,圓合無縫。在描寫草原之美時,每層圍繞一個角度去描寫和想象,最後以“大矣!淨矣!靜矣!真矣”的感歎來總括全文,層次清楚,結構完整,放收自如。

寫景,抓住景物特點,簡筆勾勒,就形象突出。如寫草原之大,作者是坐在車內隨車行而遠眺,特殊的立足點使作者隻能粗粗勾勒,大寫意。山“都變成緩緩的土坡”,“隨著地形的起伏,草場一會兒是一個淺碗,一會兒是一個大盤”,草色轉黃“在陽光下泛著金光”,粗筆塗抹寫出了地形、走勢、草場形狀、草色,形象鮮明。由於地形的變換和車子的移動,“那金色的光帶在草麵上掠來飄去,像水麵閃閃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綢緞上的反光”,寫出了色彩及動感。草“如一隻無形的大手用推剪剪過一般”,草原“一塊大地毯”,比喻簡單、有質感,突出了形象。

作者還善於虛實結合,便於抒發觀感,突出景物的神情。如寫草原之靜,首先以幻覺寫出整體感受“我們像闖入了一個外星世界,這裏隻有顏色沒有聲音”,“草一絲不動”,有神秘感。又感覺似乎穿越到了中世紀的桃花源、蓬萊島,虛寫“靜”的神韻。寫“牛羊在緩緩地移動,它不時抬起頭看我們幾眼,或甩一下尾”,以動襯靜,“像是無聲電影裏的物,玻璃缸裏的魚,或陽光下的影”,比喻中含有虛幻感、神秘感。“仿佛連空氣也沒有了,周圍的世界竟是這樣空明”,這錯覺突出了草原的空徹明靜。整段文字的實景描寫始終置於幻覺之中,寫得迷離倘恍,如夢如幻,渲染出了作者的陶醉與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