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幾串油包牛腰補充下體力,再擼幾大串烤牛肉,蘇陌見鼓皮烘烤幹燥得差不多了,直接就開幹。
先搭個繃鼓用的木底架,把鼓腔放置在木底架上層的平板上,把牛皮置於鼓腔上口,然後在牛皮的四周拉上繩子,並把繩子繞過底架的四邊,繩頭繩尾在底架上綁牢靠。
再利用絞棒把繩絞緊,這樣牛皮就被固定於底層的四方木架上,同時在兩層橫梁板之間打進木楔,通過木楔的進入不斷抬高鼓腔,牛皮就會被不斷拉緊。
這個過程就是傳說中的“繒皮”,就你母上大人要打你的時候常說的那個“我看你是皮鬆了,得繒你的皮了”的“繒皮”。
繒皮的過程複雜且繁瑣,還得細致,要通過多次的緊繩、上絞棒、打木楔和穰鼓趕皮,牛皮才能被抻拉到最大伸展程度,從而產生響亮震撼的聲音,如果皮繒不好,鼓聲是出不來的。
不過,比起泡水裏削牛皮,這活對蘇陌來說算是輕鬆無比了,隻要皮子夠硬、楔子夠硬,繩子夠硬,持續給牛皮加力使其抻拉開來繃緊至最佳狀態就可以。
起碼他可以一邊持續絞繩繒皮,一邊烤牛肉擼串串,不時再站鼓麵上踩一踩,蹦一蹦,純當做運動抵抗嚴寒幫助消化了,美滋滋。
當鼓皮抻拉開來蒙在鼓腔上,一麵鼓其實就基本成型了,在一番操作後,蘇陌拿木槌敲擊幾下試了下音,音質已經開始洪亮起來,還帶有一絲金屬的感覺,驚得一旁睡覺的馴鹿都站了起來,就很棒。
“啊哈哈,差不多了差不多了!”
蘇陌終於是鬆了一口氣,不禁大笑起來。
再繃緊一點點,就可以上鉚釘了。
但蘇陌並不著急著馬上上釘,要想使牛皮最終獲得良好的穩定性,確保在日後的長期敲擊下不會鬆弛變形,尤其是在“偷工減料”的情況下,鼓皮還要經過通過多次的抻拉、放置、晾曬才行,這是同樣是個急不來的周期活。
先讓它就這麼繃著,隻要等待牛皮穩定的期間能敲響用著,今晚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蘇陌一抬頭,才發現黎明的曙光已經在天邊亮起,悠悠的歎了一口氣:“啊,已經是昨晚了啊,又是新的一天。”
在忙碌中,全然忘了時間,不知不覺的又熬了一個通宵。
無所謂了,欣賞著自己的半成品超大醒獅鼓,正處在成就感滿滿的亢奮之中,蘇陌此刻沒有感覺到絲毫的疲憊,隻迫不及待地想敲響它。
在許多民族的遠古傳說中,鼓都是人與天地對話的工具,鼓聲神聖,是人與天地對話的聲音。
乍看之下,是否覺得愚昧?
恰恰相反,鼓的出現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它是許多遠古先民開始從愚昧時代走向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
而對於一個種花家人來說,鼓,早已經不是一件樂器那麼簡單,其所承載的精神內涵已經遠超其樂器的用途。
先賢孔子曾說過“鼓之舞之”,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現,新的一天又要來了,那當然是要敲響大鼓,繼續打起精神來啦!
暮鼓晨鍾那是佛門的規矩,蘇陌準備定個暮鼓晨鼓的規矩!
蘇陌笑眯眯的拿出兩根鼓槌,幾個深呼吸後,屏氣凝神!
“噠噠——”
敲擊幾下鼓幫後,
“咚咚咚咚——”
一陣急促的鼓聲驟然響起,猶如萬馬奔騰呼嘯而來,又似春雷滾滾,震天撼地,響徹雲霄!
......
。您提供大神呆萌小蘇的荒野幹飯王txt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