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到達目的地時,二人已是滿麵風霜,皮膚黝黑,腳底不知磨起又磨破了多少水泡,可悅悅卻沒有一丁點兒的埋怨。
記者問悅悅這一次行程學到了些什麼,悅悅說:“之前出行一般都是我還在學校的時候,父母先安排好了。所以我基本沒怎麼親自安排過路線什麼的。但是這次旅程,爸爸全程放手給我處理,讓我真正曆練了自己,學著訂酒店,找餐館,做景點攻略,設計路線,等等,所以真的學到了很多。這些學習是書本上沒有的,隻能自己親自走這上千裏路才能真正體會並掌握……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學會了適應很多不同的環境。在不同地點都能適當休息,不同的菜品都能吃。”
這一路不可能不苦,孩子卻深感“很值得”,悅悅很幸運,擁有一位有遠見卓識的父親。而這位父親產生的深刻影響將伴隨孩子一生,在未來的人生中,這個女孩會比同齡人走得更遠更篤定。
有遠見的父親明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道理,習慣享受安樂的孩子,不能吃苦也更害怕吃苦,反而會滋生出焦慮感。因此,必須從小讓孩子學會吃苦、習慣吃苦,在今後麵對更大的苦難時,才能弱化苦難對孩子的衝擊,也讓孩子更有底氣去麵對。
在一期《少年說》中,一位剛上初一的女孩登上高台後第一句話喊給了她的爸爸:“你真的太狠心了!”
主持人和同學們一臉不解。原來在這個女孩的暑假裏,她的爸爸給她製定了為期三個月的軍事化訓練:每天五點半起床,進行跑步、跳繩、投球等各種體育運動,家中一日三餐都由她來做,其間必須完成一定的課業量,爸爸還要進行考核……
隨著女孩的“控訴”,台下的同學紛紛向她的爸爸投去異樣的眼光。可這位爸爸卻隻問了女兒幾個問題,他問女兒新學期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學習苦不苦,女兒回答“不苦”;問她累不累,女兒回答“不累”;又問她快樂不快樂,女兒回答“快樂”。回答了這些問題後,女孩潸然淚下,仿佛明白了什麼。
這位爸爸說:“看似簡單的軍訓,卻是對人生的磨礪。你能堅持三個月,就能堅持初中的三年,就能堅持人生的三十年。”
美國教育學家芭貝拉·羅斯說:“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成功往往是與艱難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來的。”
每位父親總想把最好的或者更好的留給孩子,但我們能留給孩子的禮物絕不是金錢、房子或車子,而是應對一切困境的能力、麵對一切苦難的心態,是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時,他們擁有能夠乘風破浪、披荊斬棘、在這個世界砥礪前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