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章程(2)(1 / 3)

於博彥用放大鏡仔細看了照片,然後說:

“從畫風看,這兩幅畫都像真跡。說起張大千,可是書畫界的奇才。在20世紀的中國畫家中,張大千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畫的意境風格可用四個字概括:清、麗、雅、逸。徐悲鴻曾經說過:‘張大千,五百年來第一人。’張大千才力、學養過人,於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無所不擅,特別是在山水畫方麵具有特殊的貢獻:他和當時許多畫家擔負起對清初盛行的正統派複興的責任,也就是繼承了唐宋元畫家的傳統,使得自乾隆之後衰弱的正統派得到中興,並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展了潑墨,創造了潑彩、潑彩墨藝術,同時還改進了國畫宣紙的質地,最後成為一代畫宗。”

張先令暗暗吃驚,他記得於博彥曾經因為在學校裏撿漏鑒定了一個汝窯出戟尊,使其名聲大振,本以為於博彥也是偏門——凡是功夫深的人往往都是偏門,對字畫之類不會知道那麼多,誰知於博彥的話匣子一打開就收不住了。張先令問:

“你怎麼會對張大千了解這麼多呢?是不是也收藏他的畫呢?”

“沒錯,我正因為手裏有他的畫,才對他感興趣;也因為對他感興趣,所以才收藏他的畫。他是天才型畫家,其創作‘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采。張大千30歲以前的畫風可謂‘清新俊逸’,50歲近於‘瑰麗雄奇’,60歲以後達到‘蒼深淵穆’之境,80歲後氣質淳化,筆簡墨淡,其獨創潑墨山水,奇偉瑰麗,氣勢磅礴。”

“那麼,他的畫是個什麼行情呢?”

“說起他的畫作的行情,話就長了。‘近現代國畫個人作品成交額一覽表’顯示,自2000年以來,在全國14家大的拍賣公司中,張大千書法的拍賣總成交金額達到了駭人聽聞的13億多,列總排名榜的第二位,僅次於第一名齊白石,比第三名傅抱石高出了60%。而排名第四至十位的李可染、陸儼少、徐悲鴻、林風眠、吳昌碩、黃賓虹、黃胄等人,畫作拍賣的總成交金額比張大千就相去更遠了。”

張先令十分困惑,於博彥怎麼會記住這麼多知識呢?他天天都要教課,有一攤本職工作,怎麼會有這麼多時間鑽研古玩字畫呢?張先令有些氣餒,因為在這方麵他自愧弗如!但他說出話來卻是帶刺兒的:

“你繞來繞去隻是賣弄知識,就是不說我這兩幅畫的價格,是不是你心裏也沒底啊?”

此時張先令已經有些不耐煩了,他感覺於博彥似乎沒有誠意,閃爍其詞,顧左右而言他,就是不想說出張大千畫作的價格,便出言不遜了。然而,於博彥早就聽寧海倫說過張先令的人品問題,但此時他對張先令並未計較,否則,那就不是於博彥了。他微微哂笑,說:

“好,現在咱就說價格。張大千的《鉤金紅蓮》鏡心參加香港佳士得2004秋拍,以1014萬港元成交。《瑞士雪山》鏡心參加香港蘇富比2005秋拍,以1580萬港元成交;《潑彩山水》參加香港佳士得2007秋拍,以995.95萬港元成交。咱再說張大千的人物畫,目前他的拍賣價格最高的仕女畫是一幅《摩登仕女》,在香港蘇富比2004秋拍以655萬港元成交。這幅畫是張大千在贈送給黃君璧的一幅仕女畫的基礎上改良而成的,原是‘諦仙館’舊藏。觀音也是張大千筆下常見的人物形象之一,北京榮寶2008秋拍中,他的一幅《觀音》以548.8萬元成交。綜上所述,你的那兩幅畫該如何定價,你心裏有數了吧?”

還好,於博彥總算說出了參考價。張先令確實心裏有數了。心裏有數了,臉上的表情就多雲轉晴了,他嗬嗬笑著與於博彥握手,說:

“原諒我這當老板的缺乏涵養,你們知識分子宰相肚裏能撐船,就甭跟我一般見識了。不過,最近我把《收藏家協會章程》草稿寫出來了,對咱們藍海建立協會勾勒了一幅藍圖,回頭我還要請你過目把關啊!”

於博彥微微點頭,說:

“沒問題,沒問題,你隻管拿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