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召見(上)(2 / 3)

範鴻宇一聲不吭,很恭謹地在右側椅子坐下,雙手撫膝,腰挺背直,雙目前視,端端正正。盡管首長是正式召見他們兩人,但範鴻宇很清楚,誰是主誰是輔。一切皆由尤利民應答,他隻需執行尤利民的指示就可以了。合適的時候,自然會讓他發言。

在這一點上,範鴻宇的腦子相當清醒。

不管麵對誰,他的首長隻能是尤利民!

孰料首長的眼神就落在了他的臉上,笑著問道:“小範同誌,你今年多大年紀啊?”

範鴻宇嚇了一跳,連忙挺胸答道:“報告首長,我二十四歲。”

已經滿了二十三周歲,理論上,他就是二十四歲了。

首長就笑,抬起手擺了擺,說道:“放鬆放鬆,不要那麼緊張。你看看,我也沒和你們講什麼規矩嘛……請你們來,就是陪我聊聊天說說話,了解一下青山的情況。前些日子,幾位老哥子老大姐到了我這裏,哎呀,很親切啊。有些人,五十多年沒見過麵了。回想當年,有說不完的話。”

首長說話,不徐不疾,吐詞清晰明白,略略帶點方言口音。

“你們實話實說,這是誰的主意啊?”

又是一個意想不到。

首長竟然一見麵就提到這個話頭,而且問得如此開門見山,直截了當。

不待尤利民開口,範鴻宇隨即答道:“首長,是我的主意。”

既然首長說了,讓他不要緊張,放鬆一些,範鴻宇也便省了最前麵的“報告”二字。首長這樣的偉人,早已到了返璞歸真的境界,縱算和外國元首會談,首長也是想說什麼就是什麼,絕對本色。如果在首長麵前太拘謹,未免有矜持之意。

讓五阿公等老革命前往大內求見首長,本就是他的主意,定計之後,向尤利民彙報過,尤利民沒有反對。範鴻宇簡短地回答了首長的提問,沒有半句多餘的解釋。

對於這樣的事情,首長心中自有分數,又何必他自己饒舌解釋?

首長又望了他一眼,微微頷首,說道:“年輕人,膽子不小嘛。”

這句話,一時之間,還真不好回答,範鴻宇略略有些冒汗,咧嘴一笑,什麼都沒說。範鴻宇牢記一點,在首長麵前,多聽少說。不見得你自己講得越多,留給首長的印象就越好。

一代偉人,對人的評判,豈會流於表麵?

首長隨即轉向尤利民,說道:“利民同誌,談談吧,彥華那個國企改製的工作,你們到底是怎麼想的?”

“好的,首長。”

尤利民點點頭,神色變得比較凝重。

“彥華的國企改製,是去年開始搞的。當時,彥華市打了個報告上來,闡述了他們的思路。主要是兩個方麵。第一個方麵,是有關招商引資的。因為彥華市楓林鎮搞起來一個工業園,引進了一些外資辦廠,同時鼓勵幹部停薪留職下海辦實體,鼓勵鄉鎮企業發展,效益還很不錯。彥華市就打算在全市鋪開招商引資的工作。但彥華地處偏僻,交通閉塞,引進外資的工作,進展得不是很順利。往往外商實地考察過後,發現沒有合適的投資項目。第二個方麵,則是有關國營企業的情況。因為曆史原因,彥華大部分國營企業的負擔過重,經營管理體製僵化,這幾年出現了大麵積的虧損,需要財政進行補貼。對於彥華而言,整個財政基礎都相當薄弱,本來就沒有什麼像樣的工商業,財政收入主要靠農業稅和農林特產稅支撐。以農業來補貼工商業,不是長久之計。彥華是丘陵地區,山多地少,溝壑縱橫,大規模的機械化農業生產很難開展,農業的作業方式還比較原始,產出不多。如果長期以農業來補貼工商業,不但工商業沒辦法發展,農業也有可能被拖垮……所以他們打算搞一個嚐試,就是把國營企業的改製和招商引資結合起來搞。引進外資,改組國營企業。我們的很多國營企業,並不是產業出了問題,而是經營管理的模式跟不上,包袱重,缺少開拓市場的啟動資金。外商剛好有資金,有比較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他們想要進入一些有盈利前景的產業。這就有了合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