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作品是孩子心靈的寫照,充滿了想象和創造。每個作品都是一顆純真的童心的自然流露和展現。有效地對幼兒作品進行評價,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繪畫、積木、手工等方麵的能力,還可促進他們在欣賞美、鑒賞美、語言表達自評和互評以及想象力等方麵能力的發展。那麼,如何利用有效的評價策略讓教學活動鮮活生動起來,對幼兒作品進行評價和欣賞,最終促進兒童的發展呢?
1.多用肯定評價
從性質的角度來說,評價可以分為肯定性評價與否定性評價兩類。肯定性評價是指對幼兒的評價以肯定為主,主要有表揚、讚許、認可等方式。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時,教師要通過觀察、對話,理解和發現幼兒獨特的創意、個性化的表現方法和表達形式,尋找和挖掘積極因素加以肯定。教師傳遞給幼兒積極的情感,可以讓幼兒知道自己的行為或者表現受到了教師的關注,教師積極肯定的態度會讓幼兒產生一種愉快的情感,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活動屮。
2.多用具體性評價
很多教師在評價兒童作品時,會籠統地以一句“畫得真好”“搭得太棒了”帶過。這類籠統的評價往往變成了教師的一種口頭禪,這讓幼兒感覺到教師的評價不是發向內心的,會極大地削弱他們的表現動機,評價的強化功能就會大打折扣。
所以,教師要具體解釋評價結果,要具體說明幼兒的作品哪些方麵好,哪些方麵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如何改進。要使幼兒從教師的言語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能讓幼兒在進一步學習時目的明確,信心堅定,興趣濃厚,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這樣,不僅能讓幼兒自身得到成功的體驗,對其他幼兒也是很好的榜樣示範。所以,教師要估量幼兒的內在需要和教學情境的特殊需求,對幼兒做出具體的、有針對性的評價。
3.在看待幼兒的作品時,要順應幼兒的天性,尊重個性和差異
由於興趣愛好和個性特征各不相同,幼兒的作品往往千姿百態,豐富多彩,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教師不應簡單地用好與不好來評價,而是應尊重幼兒的個性特點,有意識地引導他們發揮個性特長,促進身心和諧發展。下麵,我們以評價幼兒的繪畫作品為例,來說明如何做到這一點。
(1)順應幼兒的天性。
孩子在創作的過程中往往不拘泥於教師的要求,他們喜歡天馬行空,漫遊在自己的世界裏。此時,老師不要把自己的興趣和要求強加給孩子,而要順乎天性,因勢利導,放開孩子的手腳,充分尊重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創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於他們的特立獨行要給予鼓勵和肯定,並給予適時的引導。
(2)尊重個性和差異。
老師要尊重每個孩子的繪畫特點,對不同孩子的繪畫作品給予恰當的評價,不輕視和忽略任何一位孩子的作品,準確找出其中的優點和成功之處,引導孩子逐漸提高。[1]比如,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的孩子,行動快,敢於想象,畫的畫較大,但不細致,畫麵不夠完美。我們要肯定他敢想、敢畫、大膽下筆的優點,同時啟發他在畫麵幹淨整潔、用色協調上下功夫。而文靜內向的孩子畫的畫幹淨清秀,但較拘謹,缺乏大膽創新,在表揚其細致認真的同時,還要鼓勵他無拘無束,敢想敢畫。這種個性化的指導方式既保護了幼兒的自尊心,又促進了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
4.看待幼兒的作品時,不能用成人的標準衡量
評價幼兒的作品,絕不能用“像不像”這類成人的眼光和藝術標準來看待和評價,因為幼兒往往大膽、誇張、無拘無束,甚至張冠李戴,不受各種陳規的束縛。隻有充分了解這些特點,才能走進兒童內心的世界,接納、欣賞他們的作品。因此,對待幼兒作品,我們要重視其意而不苛求其形,重視其趣而不苛求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