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兒始終覺得一個女孩子沒了門牙,是件十分尷尬和有損淑女形象的事,因此哪怕尤氏說了這牙得很久才能重新長齊,妙兒還是決定在牙沒長齊見前不出門見人,老老實實的窩在家來———反正妙兒前世就是個宅女,眼下隻是換個地方宅罷了,對妙兒來說難度也不是太大。
尤氏見妙兒心意堅決,仔細的琢磨了一番後,主動提議道:“既然妙兒你要在家裏悶上一段時日,那從明兒起娘親教你針線活可好?反正你平日裏也隻花半天的功夫讀書識字,剩下的半天功夫正好可以跟著娘親學些手上功夫。”
妙兒早就知道北宋的小娘子到了一定的年紀,家裏的女性長輩就會開始教導她們各種女紅活計和一些簡單的灶上手藝,若是有條件讀書識字的小娘子,長輩們還會逐步教導她們如何管家、操持家裏的大小事務,好讓她們將來能夠成為手巧賢惠的小娘子、為嫁人增添一項優勢。
按理說妙兒今年已經五歲了,早在四歲左右其實就應該先學著穿針引線,畢竟女紅手藝是判斷小娘子是否心靈手巧、溫婉賢惠的最重要標準。
不過妙兒因急著通過閱讀書籍、來了解所處時代的各個方麵,因此早在四歲那一年就主動拉著張大郎,以好玩新鮮為借口纏著張大郎教她讀書識字,且還學得似模似樣、頗有小神童的架勢……
於是尤氏見了,便打破規矩索性讓妙兒先讀書識字,想著再過一兩年再開始教妙兒女紅。而眼下妙兒正巧因愛美哪裏都不肯去,隻肯躲在家裏,於是尤氏才會生出開始教妙兒女紅的念頭來,反正學女紅最能打發時間了。
妙兒對古代的刺繡手藝早就十分感興趣,因此尤氏一說她就頻頻點著小腦袋,滿臉期待的說道:“好,妙兒要學繡帕子!娘親,我們吃過早飯就開始學好不好?”
尤氏見了妙兒那猴急的樣兒,忍不住伸手刮了妙兒的小鼻子一下,還不忘先把醜話給說在前頭:“好,不過妙兒你可得耐住性子才行,別沒坐一會兒就坐不住了,你看娘親和劉嬸她們,平日裏可是一拿起針就會坐上一下午。”
“妙兒一定乖乖的聽娘親的話,不會學一會兒就到處亂跑。”妙兒拍著小胸脯連連保證道,保證完便急不可耐的拉著尤氏去堂屋吃飯,一副迫不及待想學繡花的樣子。
於是從妙兒掉了門牙那天開始,尤氏每天都會抽出小半天功夫,親自教妙兒穿針引線。而妙兒直到正式開始學習如何拿針用線,才知道一開始她也就隻能學如何穿針引線、以及如何在一塊小料子上縫縫補補,壓根就沒資格學“繡花“這一“高層次”的手藝……
這妙兒前世好歹也能自個兒用針線縫個扣子什麼的,因此尤氏教的那些基本功妙兒很快就學會了,再練個個把月妙兒就能把針線用得似模似樣、也有幾分熟練了。
而妙兒把基本功練熟練後,不但強迫張三郎同學剪下一顆扣子,讓她有機會展現手藝替他重新逢上,還真真正正的替張大郎補了一回衣裳,把衣裳上的一道小口子給逢密實了。
雖然那衣裳補完後針腳看著有些不齊整,但這好歹也證明了妙兒已經掌握了針線活的基本功,剩下的便隻是熟能生巧和日積月累的練習……
於是妙兒很快就纏著尤氏、撒嬌讓尤氏教她別的,而尤氏見妙兒對針線活如此有天賦,心裏倍感自豪的同時也打起了精神,不再隻教妙兒那些簡單的活計,而是開始教妙兒如何配色、配線以及如何描繡各種物事會用到的花樣子。
尤氏先前因對妙兒十分溺愛,所以才遲遲沒拘著妙兒、讓她學那些小娘子該學的物事,總想著讓妙兒再無慮無憂的多玩幾年,玩夠了再開始學那些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