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妙兒沒猜錯,牙行後院的那把火應該也是巧娘的傑作,為的就是把牙郎支開、她好趁機向尤氏求救!
一想通這一層,妙兒心裏對巧娘的佩服便又多了幾分———沒想到才九歲的巧娘竟這般有膽量和主見,不但被拐子拐了後能想出這樣的方法來自救,還清楚的知道、命運隻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會對自己最有利!
被動或不作為的等待,隻會把自己推到更不利的境地!
巧娘一定是明白這些道理,所以才會選了心腸看著不錯的尤氏,做出孤注一擲的求救,並且為了求能成功、連認親的信物都拿出來當賭注……
這樣的北宋小娘子,倒是頗有幾分現代女子的膽識和膽量,讓妙兒在不知不覺中同巧娘親近了幾分,潛意識裏更是希望尤氏能幫巧娘一把,不要讓巧娘繼續留在牙行等待被賣去那未知的地方。
妙兒心裏如是想著、嘴上便也想開口同尤氏撒個嬌,哪知妙兒還沒來得及開口、紅衣小丫頭就飛快的從地上起來,抹幹臉上的淚水後便飛快的站回原先的位置,隻見她先是滿臉期望的看了尤氏一眼,隨後才低眉順眼的垂了頭。
那紅衣小丫頭才剛剛垂了頭站好,先前急忙忙趕到後院的老牙郎便快步走了出來,一見到尤氏就趕忙賠禮道歉:“對不住了,後院突然走了水、害得老朽好一陣忙乎,也累得夫人久等了!”
尤氏倒也沒說什麼,隻悄悄的把紅衣小丫頭塞給她的玉佩袖到袖子裏,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隨手指了先前問過話的一個丫頭問道:“這個丫頭的賣身錢是多少?”
那老牙郎聞言立馬恢複了商人本色,堆著一臉笑答道:“不多、不多,這丫頭模樣好、嘴巴甜、手腳也十分伶俐,這些好處都占了去卻也隻要六貫錢!”
尤氏聞言麵無表情的指了另一個丫頭,問道:“這個呢?”
“這也是個機靈的丫頭,夫人若是想要,給老朽五兩貫錢就能將人領走!這可是樁十分劃算的買賣喲,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尤氏這些年前前後後也替家裏買過幾次丫頭,因此自是曉得這些牙郎一個比一個狡猾,斷是不會一口就報出實價來。且尤氏進城買丫頭前就已經事先跟人打聽過了,曉得這不足十歲的丫頭大多賣四到八貫錢,再高就貴了。
因此不管那老牙郎把尤氏問的丫頭吹噓得多能幹,尤氏也隻是不緊不慢的說了句:“太貴了些。”
尤氏一嫌價錢貴,老牙郎馬上訕訕的說道:“這位夫人怕是不曉得城裏各大牙行賣人的行情吧?這一個十歲上下的丫頭賣五貫錢,哪還會貴!這樣的丫頭放到隔壁那條街的遊記牙行,少說也得賣個七、八貫錢!我這兒賣的價錢,全泉州城都找不出第二家來,夫人若是不信……”
那老牙郎為了做成生意,圍著尤氏喋喋不休的念叨起來,具體意思可以概括為———這價錢已經很低了,短不了!
而一直豎著耳朵傾聽尤氏和老牙郎對話的巧娘,見尤氏一連兩次都沒點到自己,心裏不免感到十分失望、隱隱覺得自己這一次似乎是賭輸了。
因此眼下巧娘心裏也隻盼望著尤氏就算沒將她買了去,也會把她先前硬塞過去的認親玉佩悄悄還給她,否則她不但功虧一簣、還白白損失了好不容易藏下來的玉佩。
而除了巧娘外,還有一人因尤氏的決定而著急,這個人就是十分同情和佩服巧娘的妙兒。但妙兒深知尤氏眼下正在同老牙郎砍價,若是她貿然出聲說喜歡巧娘、吵著要尤氏馬上把巧娘買回去,那老牙郎一定會見機將巧娘的賣身銀子抬高,這樣一來妙兒可就壞了尤氏的打算了。
於是妙兒隻能緊張的看著尤氏,隻見尤氏聽著那牙郎嘮叨了一大堆,卻始終保持著興趣缺缺的樣子,一直到那牙郎小心翼翼的問了句“要不夫人再仔細看看其他的丫頭”,尤氏才漫不經心的指了巧娘:“這個呢?這個多少銀錢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