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妙兒有兩個哥哥照看著,尤氏大可不用擔心她會吃什麼大苦頭,但在妙兒議親這件事上,張大郎兄弟卻是沒有發言權。因此尤氏最擔心的就是將來後娘進門後,會攛掇張光隨便給妙兒定門親事,讓妙兒一輩子都過不上好日子。
尤氏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擔憂也不是全無道理,畢竟尤氏要是真的不在了,那最有可能成為張光繼室的女人自是非崔氏莫屬。那崔氏一看就不是什麼好人,更何況張大郎兄弟還曾經狠狠的捉弄過她一回,她要真進了張家門、不苛待幾個孩子就不錯了,哪還會對幾個孩子好?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裏,替妙兒備嫁妝、選夫家便被尤氏當成了一等一的大事,而尤氏仔細的篩選過後,把同張家關係還算不錯、且正好家裏有合適年紀的小子的徐家,列入了最先考慮的人選裏頭———畢竟徐家有對孿生小子,他們的年紀和妙兒配對正合適,尤氏隻要去徐家一趟就能一次相兩個人。
話說這徐家,原本家底就不比張家差,這幾年聽說又賺了不少、小日子過得也比以前好上不少,可以說如今徐家的家底、已是眼下的張家拍馬都趕不上了。加上徐四郎的父親也是個讀書人,且比張光要靠譜用功多了,因此徐家也極有可能會出一位大官人,讓他們家的門第更高一些……
有錢且很可能會有權的徐家,對張家來說自然算是很不錯的結親對象了,尤其是張光和徐老爺、徐天光的交情非淺,這門親事結成的可能性可以說是極大!
雖然張家可能會被說高攀了徐家,但宋人嫁女娶婦一向都是循著“高嫁女、低娶婦”的規矩,因此張家就是比徐家差上一些,隻要妙兒的嫁妝風光、那倒也不會被人說閑話。
當然,眼下外人還不曉得張家內裏真正的情形,因此尤氏便想趁著內裏的事還沒完全顯露出來時,把妙兒的親事給定下!這樣一來,尤氏給妙兒選門好親事的把握才會大些。至於定完親後如何,那本就不是人可以掌控之事,對方應該也不會太過強求,最多也就惋歎自個兒運氣不好、攤上這麼一樁親事而已。
不過尤氏倒也不怕妙兒被徐家小瞧了去,隻要她提前替妙兒備好嫁妝,張大郎兄弟將來能夠有出息,那徐家自是不會計較張家敗落,畢竟張大郎兄弟可是妙兒嫡親的兄長,且從小就疼愛妙兒、以後自然是妙兒的最大靠山。
於是打定主意後,尤氏便挑了個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日子,挑了幾樣親手做的糕點,帶著妙兒到徐家去串門。
而打從尤氏身子變差後,尤氏就極少帶著孩子出去串門,平時那些經常有往來的親朋好友也漸漸的少到張家串門了,免得尤氏要勞心勞力的招待他們,讓她的身子骨越發不見好。
因此丁氏一見家裏來了尤氏這個稀客,馬上就急忙忙的迎了上來,且正好徐天光也在家,於是丁氏便拉著妙兒的小手,笑著說道:“我總是在我們家老爺跟前說,說你們家的閨女模樣兒生得極俊,讓我每回見了都想摟在懷裏親上幾口!”
“我說的多了,我們家老爺便也想瞧瞧你們家的俊閨女,可不今日正好就趕巧了?我們家老爺正巧也在呢,可不就能好好的瞧瞧四娘?”
尤氏是抱著說親的心思來的,因此丁氏要把妙兒帶去給徐天光看、尤氏心裏自是十分樂意,畢竟徐天光要是喜歡妙兒、兩家結親的希望也就大了一些。
於是尤氏邊隨著丁氏往堂屋走去,邊笑著說道:“我早就想來看看丁夫人了,可惜前段時日身子骨一直不見好,所以才拖到今日才來……”
尤氏說完趕忙把手上挎著的竹籃子塞到丁氏的手裏,道:“這是自家做的一些桂花糕並綠豆餅,早上才剛剛新鮮出爐,我記得你家小五最愛吃這兩樣物事,於是便裝了一些捎過來,還望丁夫人不要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