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田園篇(下) 第十二章 早有安排(1 / 2)

妙兒身為一個穿越人士,其實並不覺得學那些活計有什麼難的,更別提妙兒沒穿越前也算是做了一手好菜,更是不怕被廚藝這一塊給難住了。不過妙兒雖然自個兒對這些事不在意,但見張大郎等人都在為自己擔心和想辦法,妙兒心裏還是十分感動、覺得心窩暖暖的……

妙兒現下已經十歲了,許多事她也能發表更多的看法和意見了,因此妙兒仔細的分析過自己眼下的處境後,馬上笑眯眯的開口安撫張大郎幾人:“大哥、三哥、劉嬸,你們不用替我擔心,就算是那崔氏故意找借口不教我這些活計,我也不是就一定沒法子學到!反倒是她越不想讓我學會,我就越要學好給她瞧瞧!”

張大郎見妙兒自信滿滿、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臉上頓時一喜、趕忙追問道:“妙兒你可是又想出了什麼鬼主意來?我的好妙兒,大哥這幾天都因你這事愁得頭發都快白了,你要有好主意就別賣關子了、趕緊說出來吧!”

“就是!你三哥我都差一點男扮女裝的去繡坊偷師學藝了!想著隻要我學會了,咱就不用靠別人了,三哥就可以教你繡功了!”

張三郎故意耍寶,讓大家夥兒都齊齊笑了出聲,笑完妙兒也不再賣關子了,把自己心裏的打算逐一說了出來:“我想過了,一般人家的小娘子要學的本事也就是‘針黹女紅’、‘灶上功夫’、‘管家算賬’這三樣,隻要這三樣本事學齊了,婆家通常也就挑不出什麼刺兒來刁難新媳婦兒了……”

“這三樣當中,針黹女紅娘還在世時便教了我一些,雖然後來娘不在了、沒能再繼續教我了,但我私底下卻經常到張姨家串門,更是偷偷的跟著張姨學了幾手繡功,隻要日後勤一點練這些功夫、倒也能繡出些像樣的物事來。”

妙兒口中的“張姨”,就是張光以前的妾張氏。話說這張氏為妾的役期滿了後就離開了張家,在矮嶺村一戶人家租了一間小屋子。這四年來張氏一直都住在那間小屋子裏,平日裏靠做些針線活拿到城裏賣來維持生計,雖然和張光沒了幹係、但倒是常和妙兒來往。

這張氏繡的繡品既能拿到城裏的繡鋪去賣,那便證明她的繡功不算太差、至少比矮嶺村那些農婦要強上不少。妙兒早早就發現了這一點,因此才會經常到張氏住的地方串門,磨著張氏、求張氏教她一些繡功。

這張氏一直牢牢記著尤氏生前對她的相助,因此自是十分樂意教導妙兒繡功,連帶著也代替尤氏教了妙兒一些針線上的活計。甚至張氏還細心的教會妙兒如何織布和裁剪衣裳,讓妙兒有機會把小娘子該學的針黹女紅、都逐一學會了。

當然,這些都是妙兒私底下偷偷找張氏學的,且為了不讓崔氏知道後想法子阻撓,妙兒連張大郎他們幾個都沒說,保密功夫可以說是一直都做得十分到位,一直到此時此刻、妙兒才把這個小秘密和張大郎等人分享,讓他們不用再替自己擔心。

而張大郎聽了妙兒的話後馬上臉露喜色,語帶感覺的說道:“那改天我們可得帶些物事去謝一謝張姨才是,她可是幫了我們大忙啊!”

劉嬸也跟著感歎了句:“沒想到當年夫人心存善念幫了張氏一把,冥冥之中竟替四娘種下了這樣的善果,讓四娘眼下能得到張氏的相助!那張氏的手上功夫,可是一點都不比已逝的夫人差……”

“大哥和三哥以後多替張姨跑跑腿,幫她把繡品拿到城裏賣、讓她能少往城裏跑幾趟就行!”妙兒一邊摟著劉嬸一邊笑嘻嘻的說了句,隨後接著說起了別的一些針線活:“至於縫衣服、納鞋底、打絡子,這些我們能幹的劉嬸都會,也早早的就全都教給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