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田園篇(下) 第三十二章 啟發(1 / 2)

張大郎才艱難的開口說了一個字,張三郎就擺了擺手示意他別多說,隨後自顧自的往下說道:“還有妙兒的嫁妝怎麼辦?那徐家也不是尋常的人家,我們能讓妙兒寒寒磣磣的嫁過去嗎?難不成你還期望爹和二娘能給妙兒準備份像樣的嫁妝?他們不把娘留給妙兒的那套赤金頭麵搶去就不錯了!”

“妙兒今後的嫁妝,自然得由我們兩個當兄長的來準備,我們不能委屈了妙兒。”張大郎語氣堅定的答道。

“我也是這樣想的,可問題是我們從哪來錢?這籌備嫁妝得花上不少銀錢呢!還有就算大哥和我可以不在意成親一事,那小弟呢?小弟將來不但要讀書、還要娶親,這些哪一樣不需要花錢?”

“這個家現下我們都指望不上了,更別提以後!”張三郎一口氣把他們兄妹三人將來要麵臨的困境都說了一遍後,才麵色凝重的拍了拍張大郎的肩膀,苦口婆心的勸道:“所以我們隻能想個長遠一些的賺錢法子,讓我們能有源源不斷的、穩定的進項,這樣才能解決這一大串問題!”

這張三郎還真是抓住了張大郎的軟肋,明白張大郎可以不用為自己著想,但卻不能不替三個弟妹打算,而這些打算偏偏哪一樣都離不開錢!甚至張大郎想讓自己變強大起來,變得有能力張開羽翼保護弟妹,也率先得有錢上京趕考、有錢打點關係才行……

於是張三郎的話張大郎沉默了好一會兒,最終為了弟妹他終於退讓了一步,無奈的妥協道:“小三你不用再說下去了,你的意思大哥都明白!典當頭麵一事就按妙兒說的辦吧!隻要我們今後有出息、能把頭麵贖回來就行,暫且把頭麵寄放到當鋪去也沒什麼不好。”

妙兒和張三郎見張大郎終於鬆了口,一起微微的鬆了一口氣並相識一笑,隨後提出這個提議的妙兒馬上主動說道:“我們也不急著拿頭麵去當,這段時日先仔細打探、打探,商討出什麼小本生意風險小,我們決定做了再把頭麵拿去當也不遲!”

“妙兒說的對!我們做什麼小本買賣好呢?”

隨後妙兒三兄妹馬上各抒己見的討論起來,但一連討論了三天也沒討論出什麼結果來———不是張大郎嫌這個點子風險太大,就是張三郎嫌那個點子賺不到錢,而妙兒則是苦於沒想出什麼推陳出新、別人還沒做過的新奇物事兒來做,畢竟推陳出新的點子、一炮而紅的概率很高,做得好了通常也能賺到不少錢。

於是到了第三天,當妙兒兄妹再一次討論失敗後,妙兒馬上擺出管家婆的架勢、宣布道:“明兒我們一起進城去瞧瞧,看看城裏都有些什麼新鮮物件兒,興許這瞧的物事多了、眼界寬了,我們便能想出發家致富的好點子來!”

張大郎兄弟眼下也已經沒轍了,因此隻能接受了妙兒的提議,打算明天兄妹三人一起進城瞧瞧去……

第二天一早,妙兒三兄妹就一起進城去了,對家裏隻說張大郎兄弟想帶妙兒到城裏去逛逛,張光和崔氏並未起疑。

這泉州城裏的確是熱鬧非凡、各行各業也都十分繁盛,妙兒仔仔細細的在泉州城裏逛了一圈後,最終隻得出一個結論來———在泉州城裏隻要你想得到,那就一定能買得到!你想到什麼新鮮的、稀罕的物事,早就有人拿出來賣了!

且因泉州城靠海、擁有一個很大港口的緣故,妙兒甚至還看到了許多非本土、從海外流傳進來的新奇物事!

這泉州城裏的物事一多,做各種各樣小本買賣的人也就多了,競爭自然也就十分激烈,於是妙兒跟著張大郎兄弟逛了一圈後,除了覺得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外,沒挖出任何可以加以利用的門路!

於是妙兒走到又累又渴後,便想了一個偷懶的法子,指著一間茶舍提議道:“大哥、三哥,我們到茶舍裏坐坐,邊要碗大碗茶來喝,邊聽聽聚在茶舍裏閑聊的人都說些什麼,指不定能從他們的閑聊中找到什麼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