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兒打探過後,得知這州橋夜市一直熱熱鬧鬧的開至三更,但凡在這兒支個小攤子的商販,隻要他們賣的物事不難吃到極點、還算是有點口碑,一個晚上下來倒也能掙上幾個錢,足夠養家糊口。
且妙兒很快就發現這州橋夜市、和現代夜市的不同之處———現代夜市除了賣些小吃、小玩意兒外,還會賣許多價廉物美的衣服和包包等飾品,可這州橋夜市卻隻賣吃食、不見賣衣服首飾等物事。
意識到這點後,妙兒下意識的生出在州橋夜市擺攤賣衣服的念頭,不過這個念頭很快就被妙兒自個兒給掐滅了———在北宋,這成衣並不是太好賣,因為但凡有幾個錢的人,都想自個兒扯了整塊布、按照自個兒的身形大小做衣裳,就是那剩下的邊角料也都會掂量著做些別的物事。
再說了,這周圍都是賣吃食的小攤,妙兒要真是擺個地攤賣成衣,那衣裳還不被那些衣裳熏得全是味兒?誰還敢買?
於是妙兒馬上把這個念頭給打消了,並且著重在小吃上下功夫、費心思,一心一意的想搗鼓出個新奇的小吃來———隻要占著“新奇”這兩個字,然後這吃食的味道也還算是過得去,那就十有八九能讓妙兒賺個滿盆缽!
可做什麼小吃好呢?
這古代的小吃,有名的、男女老少都喜歡吃的,那州橋夜市沒有十家在賣也有八家在賣,競爭異常的激烈!妙兒就是在那些有名常見的小吃上動些手腳、加點別的新元素進去,也不一定能搶走那些老字號攤鋪的生意……得想個眼下還沒人賣的小吃來賣才行!
可這現代才有、北宋沒有的小吃實在是太多了,妙兒一時也沒絲毫頭緒、不曉得把哪樣現代小吃“偷”過來北宋比較合適、且具有可執行性!於是妙兒隻能把主意揣在心裏,然後繼續拉著巧娘四下閑逛、搜羅商機,想著指不定在街上瞧見某件物事受到啟發、這點子便會冷不丁的躥到腦袋裏!
話說這一日豔陽高照,已經各自找到路子的張大郎兄弟早早的就出門掙錢去了,他們還說男子漢必須擔起養家糊口的擔子,讓妙兒和巧娘不必擔心餓肚子,盡管在家裏多歇息幾日,隻不過妙兒和巧娘卻是都閑不住……
不過妙兒和巧娘暫時沒什麼活計幹、這幾日也不必起的太早,於是等張大郎兄弟出了門後,她們才不緊不慢的起床洗漱、收拾屋子,把自個兒拾掇齊整了、屋子也打掃幹淨了,兩人才挽著胳膊高高興興的出了門。
這妙兒和巧娘還沒吃早點呢,因此她們一出了門就先走到街上賣各色早點的地段,打算先買些包子、饅頭、豆漿等物祭五髒廟,等把五髒廟祭飽了再繼續四處閑逛、搜羅商機。
這妙兒前世最愛“豆漿加油條”這個完美的早餐搭配,因此今兒妙兒特意在長街上仔細的找了找、想買豆漿和油條,可妙兒見這長街上有賣燒餅、炊餅、湯餅以及各種餡料的饅頭的,有羊庵生麵、鹽煎麵、筍菜淘麵的,甚至還有七寶棋子、百寶棋子、糯米團子等各式甜點的,可偏偏就是沒賣現代最常見、妙兒最喜歡吃的油條!
豆漿是能買著,可油條就是怎麼找都沒找到!
這人有時候啊,想吃什麼東西卻偏偏找不著的時候,往往會一直想著、惦著、牽掛著,牽掛到內心癢癢的、恨不得自個兒把這個東西給做出來!
於是妙兒不死心的在長街上來回兜了幾圈,甚至還向賣炊餅的小販打探了一番,可惜大家夥兒都不曉得妙兒所說的“油條”是何物,更是不明白為何這豆漿就一定得和油條配著吃才美味,有的甚至還嘲笑了妙兒幾句,說妙兒想在京城找那些鄉下小地方才會有的土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