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汴京篇 第十二章 紅紅火火(1 / 2)

巧娘一聽這話馬上就跳了起來,一臉心疼的說道:“每天十文錢?我們一文錢都還沒賺到,就得先給你十文錢?要是你這酒樓裏的客人都不買我們的下酒菜,那我們不是白白的被你坑了十文錢?!掌櫃的,你這心肝也太黑了吧!”

“賣不出去那是你們的事,我隻管收錢,”掌櫃的說著揚著鼻孔掃了巧娘一眼,道:“你們愛來不來,我這酒樓裏多的是經紀人、不差你們兩個!”

那掌櫃的說完馬上對一旁的店小二說道:“給我看著這兩個人,她們要是不肯交錢就把她們趕出去,別讓她們在我們酒樓裏站著礙事!”

“你……”

巧娘一聽這話當下便想再和那掌櫃的理論,妙兒見了連忙伸手拉住她,道:“我們走,這汴京城裏的酒樓大大小小不下百家,我們又不是非得在他這破酒樓裏賣下酒菜不可!我們走,我們寧可把錢給別人賺,也不給這看了就讓人倒胃口的人賺!”

妙兒冷冷的諷刺了狗眼看人低的掌櫃的後,馬上拉著巧娘去了另外一間酒樓,仔細的打探過後才知道給酒樓交錢、的確是經紀人這一行的行規。當然,那些錢掌櫃的一般不會收得太多,畢竟他們的酒樓還得靠這些下酒菜來滿足客人的需求,且經紀人們通常要提著籃子四下奔跑、來回於各間酒樓之間,若是每間酒樓收的錢太多、那經紀人就賺不了什麼錢了。

妙兒和巧娘選了幾家生意不錯、收錢也較為公道的酒樓“入駐”,隨後便分頭在這幾間酒樓裏來回穿梭,不一會兒就把裝在竹籃裏的油條都給賣光了,兩人馬上回家再炸了一大鍋,才重新裝了出來兜售、照樣是被一搶而光。

妙兒和巧娘一直賣到了下午寅時才回家,中間因沒功夫燒飯、隻能草草的買幾個燒餅果腹。回到家後依舊沒功夫燒晚飯,妙兒和巧娘喝了口水歇息了一會兒後,馬上就得忙活著再炸些油條、晚上拿到州橋夜市賣。

待妙兒和巧娘到州橋夜市支了個小攤子,她們才趁著賣油條的功夫在夜市裏買了幾樣小吃來填飽肚子,反正這州橋夜市賣的吃食多種多樣且也不貴,妙兒他們變著花樣吃上一個月都可以不重樣……

幾天下來,妙兒他們的油條攤子的生意是越來越紅火,且慢慢的還做出了口碑來,家裏的進項更是一天比一天多,這讓妙兒一家四口樂得見牙不見眼,每天就是再苦再累也都覺得值得!而這做生意往往是起頭的時候比較艱難,妙兒幾人把這頭給起好了,之後隻會越做越好、錢也會越掙越多!

於是慢慢的,妙兒一家人很快就在汴京站穩了腳,並且有了穩定的收入和不斷增長的積蓄,也總算是熬過了初來乍到那段什麼都陌生、什麼都不懂的階段。

日子便在妙兒一家人的忙碌中一天天的滑過,這一轉眼便過了個把月。這一個月下來,妙兒一家人可以說是小賺了一筆,身旁總算是重新有了傍身的餘錢。而這家裏一有了穩定增長的積蓄,妙兒馬上把替張大郎兄弟物色合適的學院一事提上了日程……

這一日趁著一家人都在,妙兒特意拉著張大郎問道:“大哥,你之前不是打探過京城的學院了嗎?快和我們說說這京城哪座學院最好、出的狀元最多!”

妙兒發問,張大郎自是老老實實的答道:“要說京城大小學院哪座最好,那自然是非國子監莫屬了,除了國子監、鼎鼎有名的太學也同樣不錯,不過這國子監卻不是人人都能進的,就是太學也得有些財力的人家才上得起。”

妙兒前世倒是聽說過“國子監”、“太學”這些名稱,也大約知道它們應該是古代有名的學府,可具體是什麼樣的學府、入學有哪些門檻和條件,妙兒卻是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