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汴京篇 第三十三章 生辰禮物(1 / 2)

這張家前一陣才剛剛辦過張大郎的喜事,許多物事都是現成的,對許多規矩也比初始時熟悉了不少,因此再辦張三郎親事時也算是熟門熟路……於是在蘇二娘的用心操辦下,張三郎很快就熱熱鬧鬧的把杜七娘給迎進了門,讓妙兒又多了一位好嫂子。

生性純良的杜七娘嫁進門後,和蘇二娘這個性格直爽的大嫂相處得很好,和妙兒這個小姑子更是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姐妹,就連巧娘、杜七娘也和她相處的很好。不過雖然一家人都相敬如賓、且相處得和樂融融,但張大郎還是很快就開始催促張三郎搬去新買的院子,說是想讓他自個兒當家作主、過自個兒的小日子。

這是一早就說好的事,因此張三郎也沒有推脫,很快就和杜七娘搬去了新買的院子裏。因杜七娘是家中獨女且雙親年事已高,因此張三郎娶了杜七娘後,杜家二老就把自家的宮粉行交與閨女、女婿打理,張三郎小兩口也算是有了一份足以維持小家開銷的家業。

這兩位哥哥的親事先後都辦妥了後,張四郎也很快就被接到了京城、並考進太學讀書。一家人團聚後妙兒總算是鬆了一口氣,覺得人生十分美好、她暫時沒什麼可再操心的大事了!

可妙兒雖然輕鬆了、但張大郎兄弟卻一點都不覺得輕鬆———他們最疼愛的妹妹還沒嫁人,他們當哥哥的心裏的那塊大石始終懸得高高的!於是張大郎兄弟很快就把妙兒的親事給提上了日程……

這一日張大郎逮到妙兒就開始苦口婆心的說教,把妙兒一直逃避的事提了出來:“妙兒,咱都到京城這麼久了、也漸漸的站穩腳了,現下總能上徐家去認親了吧?這兩句人拿著信物認上親後,就可以商議成親一事了!”

以前張大郎提出要去徐家認親的時候,妙兒總是以自己一家人現下狀況有些沒落為借口拖延下來,總是說等他們一家人在汴京站穩腳了再去徐家,才不會被徐家人看不起,自己也才能昂首挺胸的去和徐家認親。

雖然張大郎覺得無論張家如何落魄,徐家都必須言而有信的遵守婚約才對,但妙兒總是能搬出一大堆道理來阻攔,張大郎心裏也不想讓徐家人小瞧了張家、讓妙兒以後在夫家沒地位,因此才會同意暫且把認親一事擱置……

可現下張家在京城可是混得如魚得水,生意也是越做越紅火,張大郎覺得他們完全可以上挺直腰杆上徐家認親去了。加上張大郎兄弟都已經成了家,接下來自然都把心思放在妙兒的親事上,打算無論如何都要趕緊把妙兒的親事給辦妥了———雖然妙兒已經定了親,但她很快就要及笄、滿十五歲,及笄後要是還不議親、多少會招人說閑話!

於是這一次張大郎是鐵了心不再讓妙兒逃避和推辭,更是和張三郎一起、一左一右的攔著妙兒,讓打算腳底抹油、溜之大吉的妙兒隻能乖乖的坐回原位,一臉鬱悶的嘀咕了句:“我覺得我不嫁人就這樣自給自足的過日子,也挺好的嘛!”

妙兒雖然很小聲的嘀咕著,但張大郎還是聽到了、並且馬上一臉嚴肅的訓了她一句:“荒唐!姑娘家哪有不嫁人的?你若是不嫁人,可是會招人閑話的!”

妙兒知道自己肯定說不過古板的張大郎,隻能心存僥幸的說了句:“那等我們家再多掙點錢再去也不遲啊!那徐家就在京城,又不會跑掉!”

一旁的張三郎馬上無情的出言打破妙兒的希望:“我們家現下已經不差銀子了吧?光是家裏的積蓄就有不少了吧?且咱們的鋪子每天都會有一筆很可觀的進項,哪還會差銀子?”

張三郎似乎為了“報複”妙兒當初對他的逼婚,隻見他不依不饒的把事情分析得一清二楚:“妙兒你別想再找借口拖著這件事了,別說我們在家鄉還留著一份不小的家業,就是在京城也是已經有房有鋪子了,且大哥還在翰林院裏當著差呢!就憑這些,徐家也不敢再小瞧我們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