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家一見有生意上門、馬上十分殷勤的答道:“撲一次十文錢,‘六叉四快’算你贏,‘六快四叉’算我贏,‘五叉五快’則算我們打了平手;你若撲贏了便能拿走我十個雞蛋,若是輸了你拿出來的十文錢便歸我,貨真價實、童叟無欺。”
這雞蛋平常一個至少也得賣五、六文錢,十個就得五、六十文錢,因此青衣漢子覺得這賣家開的價錢還算是便宜,於是他很快就取出十枚銅錢、當成賭注壓在桌上。
壓了賭注後,買家先是取了一枚賣家放在矮桌上的頭錢,放在嘴邊嗬了口氣,隨後一手按住銅錢,另外一手把拇指和食指扣在一起、瞧準了後輕輕的彈了下那枚銅錢,並大喝了聲:“走起來!”
那枚被彈過的銅錢馬上飛快的在小矮桌上轉了起來,圍觀的眾人也下意識的屏住呼吸觀察那枚飛速旋轉的銅錢,那枚銅錢越轉越慢、最終終於轉得有些搖搖欲墜,很快就在眾人期盼的目光下倒在了矮桌上……
那銅錢一“啪”的一聲平倒在矮桌上,眾人便爭先恐後的拉長脖子去瞧那最終結果,一見是寫著“宋元通寶”的那一麵朝上、馬上發出了陣陣喝彩聲,尤其是那青衣漢子更是一臉喜色,馬上喜滋滋的開始轉第二枚銅錢。
妙兒不懂眾人為何喝彩,於是扯了徐東臨的衣袖問道:“他們為什麼都拍手喝彩?‘六叉四快’、‘六快四黑’又是什麼意思?那少年郎說得那般快,我都還沒弄明白、那青衣漢子就開始轉銅板兒了!”
徐東臨聞言馬上指著桌上那幾枚銅板兒解釋道:“他們說的是賭行裏的黑話———帶字那麵朝上他們都叫做‘叉’,也有人稱為‘字麵’;沒字那麵朝上他們則叫做‘快’,也有人稱之為‘黑麵’……”
“‘六叉四快’的意思是指,若是買家轉的銅錢有六次都是字麵朝上,那就算是買家贏了;‘六快四黑’則是指,若是買家轉的銅錢有六次都是黑麵朝上、那就是賣家贏了;若如買家轉的銅錢分別是五次字麵、五次黑麵,那就算是平局、這一局便不作數。”
這些規則不算太難,妙兒弄清楚一些北宋才有的特定名詞後,馬上就明白了徐東臨的話,並緊接著指著賣家放在桌上的七、八文錢問道:“那他們為何管賣家放桌上的幾枚銅板子兒叫‘頭錢’?”
“這也是撲賣的規定,一般用來擲或轉的銅錢,都被稱作頭錢……”
原來宋朝人撲賣或是賭博,用來擲的銅錢都叫“頭錢”。這“頭錢”有時隻用一枚,有時則三枚同擲,有時四枚、六枚甚至八枚同擲。其中三枚同擲叫“三星”,四枚同擲叫“四攤”,六枚同擲叫“六成”,八枚同擲叫“八七”。
妙兒聽了徐東臨的解釋後,再細細的一琢磨撲賣雞蛋的賣家先前說的規則,再抬眼看了下正在進行的撲賣,很快就隱隱約約有些明白這撲賣是怎麼玩了,於是她馬上對徐東臨說道:“我明白了!這個買家沒有玩三枚以上同擲對吧?他選擇了一枚一枚擲的保守法子……”
妙兒說著頓了頓,才接著往下說道:“那十個雞蛋本就遠遠不止十文錢,所以買家要是以十文錢撲到、那他就算是賺到了!可他若是運氣不好沒撲到,賣家不但不用給橘子、還白白賺了十文錢!怪不得你先前說撲賣得靠運氣,誰都有可能走運得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