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我國教育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現在各個教育研究機構和出版機構都在總結40年的經驗,出版各種叢書。這40年的成就是寫多少書也說不周全的,但我想用五句話來做一個簡要的概括。
第一,教育觀念的轉變。在解放思想的路線指導下,我們對教育的認識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全麵。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人民為中心、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強則國家強的主張。今年教師節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中首先強調教育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意義。他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具有決定性意義。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同時指出,教育的根本問題是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二,教育事業的發展。40年來,我國全麵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學前教育已提前完成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的指標,2017年學前毛入園率達到79.6%;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2017年毛入學率為88.3%;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7年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 779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5.7%。2017年,全國有2.7億人在各級各類學校學習,我國成為世界上受教育人口最多的教育大國。
第三,教育製度的創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製定教育法律法規並不斷完善。1980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之後,我國逐步製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等,並根據教育事業的發展進行了修訂或修正,使教育治理有法可依。現在希望盡早製定學前教育法、學校法,使幼兒園和學校的發展得到法律保障。
第四,教育科學的繁榮。改革開放之前,教育理論界人數很少,缺乏對教育實踐中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的研究。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係初步形成,教育理論有了較大發展。教育科學的繁榮呈現出如下一些特點:一是改變了以前一本《教育學》一統天下的局麵,恢複和創建了許多新興學科,如教育哲學、教育經濟學、教育社會學、比較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等,研究成果豐碩;二是教育理論研究重視宏觀戰略研究,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科學決策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三是教育科學研究從書齋走向基層,教育理論工作者與廣大教師共同開展教育研究,把教育改革落到實處,不僅提高了教育質量,而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第五,從請進來到走出去。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打開窗戶,發現世界教育已經走向現代化,於是我們如饑似渴地引進西方教育的先進理念、教育改革的經驗,逐漸使我國的教育恢複起來,教育事業得到迅速發展。20世紀90年代,我國教育學界開始走自己的路,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和經驗。特別是上海在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中數次名列前茅,讓外國學者對中國教育刮目相看。世界也在學習中國的教育經驗。講好中國教育故事是今後教育工作者的任務。我國多部教育著作已經被譯成外文出版。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就與Springer出版社合作出版了英文版雜誌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至今已12年,雜誌受到外國學者的重視。這些都是中國教育走出去的標誌。我們既要不斷吸收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又要講好中國教育故事,讓世界了解中國。
今後中國教育界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組織教育學術界同人,編寫這套“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叢書,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教師教育、職業教育、民辦教育、終身教育、教育技術、課程與教學、政策與法律、關鍵數據與國際比較12卷。它是40年教育改革開放的總結,豐富了教育學術寶庫。出版社要我寫幾句,是為序。
2018年11月5日於北京求是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