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同盟艦艇——英勇級】(1 / 1)

2225年,同盟海軍獲悉納拉蘭計劃2226年開工建造12艘新型重巡洋艦。同盟海軍再次感覺到了危機感,於是新設計了新型重巡洋艦“英勇級”。

英勇號計劃開始於2226年,5月31日,同盟海軍總司令的辦公室裏就被上報了“26型重巡洋艦”的計劃。但是兩天後,第二次納拉蘭戰爭爆發,這場戰爭提供了寶貴經驗——不能過度重視激光遠距離攔截裝置而放棄電磁機炮攔截係統。在第二次納拉蘭戰爭之後英勇號推遲了開工日期,同盟海軍改進設計方案,安放更多的電磁機炮攔截係統而寧願犧牲主炮空間。

英勇號采用海軍傳統的常見船型,船體修長,正前方受彈麵積較小,動力係統使用等離子增壓引擎,並且可以在戰艦左右兩側臨時增加大型輔助推進器。無輔助加速性能可以達到3g。此外改動了龍骨設計,使其可以承受15g的過載。

英勇號全艦長度1420米,重超過150萬噸,主炮沿用當時同盟海軍戰列艦裝備的10英寸口徑四聯裝電磁加速炮,12座四聯裝主炮塔分別位於艏艉呈背負式各三座,戰艦底麵也有相同布置,總共12座炮塔,48門10英寸電磁炮。可發射各種製導的霰榴彈,粉塵彈,穿甲彈,高爆彈,微型**以及其他各種炮射導彈。

副炮方麵,英勇號左右兩側各布置了4門mk11型雙聯裝速射電磁炮以及8門MK23小口徑速射炮用於對付小型飛船,前後甲板各自擺放了72個導彈電磁發射斜軌,戰艦底麵的相同位置則安放了垂直導彈發射裝置。

左右兩舷各有12座激光攔截裝置,電磁四聯裝近防炮有72座,頂部指揮塔左右有24座,艦首艦尾甲板各有6座,戰艦反麵設計相同。艦首底部和尾部起降平台前則安放有專用的RIM54細劍防空導彈發射裝置。

英勇級戰艦的艦首,左右兩側各裝備有12管電磁加速魚雷裝置,以及一門艦首中性粒子炮,這種中性粒子炮可以有效的摧毀敵艦的電子係統,使其變成“毫發無損”的太空垃圾。

英勇級尾部有一個大型的無人機起降平台,可以配備MQ81無人偵察機24架或者八架VTOL“光輝”穿梭機。

它的無人機甲板下方設有一個運輸艙,可搭載任務裝備與兵員,同時可以安放MSLC多用途登陸艇或者是登陸艙。而護盾係統還是常規的磁場和等離子護盾,他們負責偏轉帶電粒子和燒灼塵埃。

反應堆則是兩座MK4型核聚變反應堆,位於尾部,與發動機串聯。

飛船裝甲包括陶瓷裝甲和防輻射層,表麵覆蓋這一層可收縮的光學隱蔽板,可以使飛船轉為全黑色,並進行表麵投影來進行隱蔽,但十分可惜,這不能有效的阻止紅外輻射,同時,這會導致飛船吸收光輻射,導致艦體溫度急劇上升,尤其是在恒星係內。因此,常規情況下,“英勇”級將收起隱蔽層,使用表麵的陶瓷裝甲層。

散熱係統包括艦體上的大型散熱板,以及液態金屬液滴冷卻係統,這一係統是使用熔點較低的金屬,吸收廢熱後,形成金屬液滴。液體通過艦艏的噴嘴噴出,形成一個由數百萬微米級液滴組成的薄層。液滴在艦尾被吸回,重新進入係統循環。

觀測係統方麵,四座大型搜索雷達,兩座被動光學探測器成為主要係統,此外還包括多頻段輻射接收器。戰鬥係統是由SAI下屬的設計公司設計的阿基硫斯之盾係統,裝備先進太空數據鏈,可以同時追蹤並打擊數萬個不同目標,因此,戰艦中部布置有一座巨型光子計算機提供驗算支持。

2226年9月1日英勇號正式開工建造,其他多艘同型艦也陸續開始建造。

(2228年,簡氏防務周刊評論道:“火力強大而攔截能力出眾的大型戰艦或許隻有英勇級了,當然,巨大的噸位的確是不符合重巡洋艦的名號。”從此之後,大多數的人都稱之為戰列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