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 7 章(1 / 2)

塢堡外的黃巾軍還在虎視眈眈,但是堡內的曹氏族人與親眷都不再擔憂,他們已經從曹太公那裏得知,阿瞞如今出息了,會派援兵前來營救。

幸好他們提前存下了不少糧食,又有土豆的收成,即便是被困在裏麵逃不掉,也可以撐上一段時間等援兵。

“阿瞞小子,他幼時我便覺得不凡!”

“可不是嘛,是個大丈夫,不是我家那混小子能比的……”

“阿仁也不錯,聽說如今就是跟在阿瞞後頭……”

“還有他家的曹洪、曹爽……”

“聽說夏侯家也有幾個兒郎是跟著阿瞞打拚……”

曹德坐在眾人當中,聽著族人是如何吹捧他親哥,一張白嫩的包子臉苦大仇深。

可惡,原先怎麼不聽他們提起他哥,若是早知道他哥是曹操,那他就——

那他也沒辦法,曹德歎氣,小小肩膀耷拉下來。

自從曹德得知自己那在外打拚多年未歸的兄長就是大名鼎鼎曹操後,精神狀態就不太好。

穿成三國時代大奸雄的弟弟該怎麼辦?那當然是趕緊抱大腿啊,然後立馬走上人生巔峰!

即將走上人生巔峰的曹德卻是欲哭無淚,如果他沒記錯,在那本《三國》中還有這樣一幕:意氣風發地霸主與他的將領謀士開懷暢飲,慶祝打了場勝戰,揚言已為老父幼弟報仇雪恨。

而曹德,不出意外就是那短命的幼弟。

危!

為什麼這破書不詳細交代下他與老爹是如何掛掉的?!簡直是可惡!

曹德一邊罵罵咧咧,一邊準備詳細閱讀並背誦全文。他現在隻恨抽到的不是正史,而是盜版未完結。

擔心會在路途上掛掉的曹德,又催著老父親去給他那未曾謀麵的大佬哥哥多寫幾封書信,務必要多派些人馬來接應。

雖不懂小兒子的擔憂,但曹嵩也覺得言之有理,他這番過去投奔大兒子,可是要帶上全部家當,如今堵在外頭的流兵就已經有那麼多,誰知道半路還會不會遇上旁的人。

曹太公如今也看清了形勢,原本他害怕被長子牽連,特地逃到此處避難,但他曾經位列三公,祖上又世代官宦,家中積攢下來的錢財引人覬覦,如今這世道多的是亡命之徒,手中有兵才能保全自己。

不過曹嵩突然態度改變,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前些日子接到飛鴿傳書,得知曹操如今已經入主兗州。

*

過了幾日,兗州曹營便連著收到三封來自琅琊的書信,其中兩封是曹太公所寫,一份則是曹德所寫。

曹德想起先前自己還跟曹仁要買糧錢,大意了啊,早知他哥是曹操,那肯定是白給啊,就是雙標得這麼理直氣壯。

不知未曾謀麵的大佬親哥脾氣如何,萬一是個小心眼的記恨他可怎麼辦,曹德覺得抱大腿要識時務,所以很有必要寫信表明下態度,與老爹不同,他曹德可是非常看好親哥的前途與未來。

而遠在兗州的曹操收到來自琅琊的家信後,沉吟片許,才緩緩打開。

他自幼便與父親觀念不和,不喜讀書,性子又豪放不羈,年少時曾闖下不少的禍,惹得父親暴跳如雷。

而等到初入朝堂為官,便入了洛陽為北部尉,洛陽為皇城,皇親貴戚雲集,各個來頭都很大,偏生他一到任就嚴申禁令、明肅法紀,甚至還處死了當時靈帝寵幸的宦官賽碩叔父,得罪了一幫權貴,惹得他父親暴跳如雷。

之後張角等人起事,董卓弄權,天下大亂,曹操就去了陳留起兵,可老父親卻早早地帶著家眷搬走,顯然是不想與他有牽連。

這些年曹操曾多次寫信與父親,一方麵是為了錢財,另一方麵也是想得知父親是否安好,隻是曹太公對他一向不假辭色,甚至是多番訓斥。

沒想到如今竟連著寫了兩份書信。

而等曹操看完書信,得知曹太公等人在琅琊遇險,原本還鎮定自若的神色立刻大變,猛地站起身,眼神殺氣騰騰。

賬內親信連忙相問,“主公,發生何事?”

曹操環視賬內一圈,見都是他的愛將與謀士,緩緩坐下,麵色凝重,將書信中之事說與眾人。

“父親與曹氏族親,在琅琊遇上了數千黃巾賊寇。”

賬內眾人臉色大變,尤其是曹氏與夏侯氏的幾位武將,那在琅琊避難的族親當中,可是有著不少他們家眷。

曹仁當即上前請命,“主公,讓屬下帶上一支騎兵,不消一日便能抵達琅琊。”

曹操注視曹仁片刻,點頭,“可,你帶上三千騎兵,務必護得太公周全。”

曹仁受命,當即就出去點兵,即刻出發。

等曹仁離去,賬中眾人見主公神思不屬,也都紛紛告退,打算來日再商討要事。

而等眾人都離去,曹德將曹太公的兩封書信拿出翻閱數遍,確認父親有前往兗州之意,心中暢意,“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