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壓力。有時候,壓力過大往往會使人產生焦慮煩躁的情緒,造成精神過度緊張,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在麵對壓力的時候應該擺正心態,放寬心情,適當地為自己減壓,這樣才能讓我們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輕鬆,我們的生活也會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煩惱。
有一位記者,他因為要寫一篇關於建築行業問題的稿子到一個建築工地上進行采訪。進入工地以後,他看到了一名正在砌牆的年輕人,於是他走上前去問道:“先生,請問你在做什麼啊?”年輕人頭也不抬,氣呼呼地說:“你自己沒長眼啊,不會看嗎?我正在砌牆,正在大日頭底下砌牆!這破工作,真讓人受不了!”記者不想再問他任何問題,因為他覺得自己再問的話,會讓這位年輕人更生氣。於是,記者向工地深處走去。走著走著,記者又遇到一名正在砌牆的年輕人,他問了這個年輕人一個同樣的問題:“先生,請問你在做什麼啊?”年輕人在烈日下抬起頭來,微笑著看著記者說:“我在建房子啊,這個城市裏的每個家庭都應該擁有一套舒適的房子啊!”
同樣是在烈日炎炎的天氣裏砌牆,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態度。一個人認為自己隻是在砌牆,他認為自己做的是件苦差事,這差事簡直快讓他無法忍受了;而另一個人卻覺得自己是在為別人建造新居,他也因為自己能夠為別人服務感到自豪和快樂。
故事中兩個年輕人對於同樣的問題的不同回答,其實反映了不同的人對待壓力的不同態度。悲觀的人把壓力看做負擔,因此,他們以抵觸厭惡的態度來麵對壓力;而樂觀的人則把壓力看做一種享受,因為,他們能從壓力中看到自己努力的價值。
麵對壓力,我們需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平衡自己的心態,換個角度去看待,放鬆心情,這樣才能讓我們從壓力中走出來,不斷地提升自己。
大作家雨果說過:“思想可以使天堂變成地獄,也可以使地獄變成天堂。”麵對同樣的事情,不同的思想或者心態就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從而導致不同的結果。
當年在美國“9·11”事件中,有些在世貿中心工作的人卻很幸運地躲過了這場劫難,後來有人調查了他們幸免於難的原因:有一位公司的老板,那天早上他上班遲到了,因為他兒子那天第一次上幼兒園,孩子哭鬧著不讓父親離開;還有一個人是因為當時正好出去買甜甜圈;還有一位幸存者是因為那天他剛好穿了一雙新鞋子上班,到了辦公室以後,他發現自己的腳因為穿新鞋子而磨出了一個水泡,於是他請了假,到診所去找醫生為他的腳敷藥……
很多人看了這項調查之後都覺得是上帝救了他們,當時是上帝安排他們去做那些瑣碎的事情的。所以,從那以後,很多人在麵對生活中的一些繁瑣的事情的時候,就會在心裏對自己說:這是上帝安排我做的事情。這樣想了以後,他們的心情就會變得很平和,不覺得這些事情是麻煩,也不覺得這些看似無官緊要的事是無端的壓力。
態度決定著人生的方向,如果我們不能夠改變世界,那麼我們就必須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態度。
和生活中的壓力一樣,很多事情都有好的一麵,也有壞的一麵,我們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它們、看待它們。多角度的思維能夠讓我們更加全麵地了解事情的真實麵目,可以讓我們擺正自己的心態,用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麵對它們。
壓力可以磨煉和鍛煉我們的品性,考驗和提升我們的能力,因此,我們要以正確的心態來麵對壓力,不悲觀,也不盲目樂觀。麵對壓力的時候,與其悲觀地抱怨、忍耐,不如積極地麵對,輕鬆地麵對,做最好的自己。用一個平和的積極心態去麵對壓力,在壓力中努力發掘自己最大的潛能,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意義,讓我們的人生更有價值。
人生悟語
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心態去麵對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有心理學家說,在人類的天性中,原本有一種尋求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麵對壓力,如果我們能夠擺正心態,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麵對,那麼我們就會多一點成功,少一點失敗,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