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物理最根本的就是要抓住一個“理”字,所謂“理”,就是事物的內在聯係,就是規律性的東西。學習中能作到這一步,首先要有一個遠大的誌向,這對學習起決定性作用。如果思想空虛,沒有百折不撓的精神,那就什麼知識也學不到。但是,單有學習誌向還不夠,還要講究學習方法,善於學習。
第一,要善於向老師學習。學校教育的特點是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人類長期積累的科學知識,根據社會的需要和教育的要求,傳給年輕的一代,為他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發展知識和才能打下基礎,這些都是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指導和不斷鼓舞下完成的。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認真傾聽老師傳授的知識內容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更為重要的還是觀察、比較和分析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怎樣融會貫通教材,講授的邏輯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表現在全部過程中的科學態度等,從中汲取營養,以培養自己的能力和發展智力。
第二,認真做好實驗。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科學實驗在於探索尚未被人們認識的自然規條,而教學實驗研究的對象是已被人們掌握的自然規律。科學實驗和教學實驗雖然不能等同,但後者對學生來說仍然是需要研究的未知的對象。兩種實驗都是“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又以抽象思維到實驗”的過程,都要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為指導,所以二者本質上具有一致性。在學習中使自己逐步掌握一定的實驗技能,初步了解物理學研究的實驗方法,培養嚴格的科學態度,是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在工農業生產中進行科學實驗和技術革新的重要基礎。我們必須認真作好實驗,加強自我鍛煉,提高實驗技能。要掌握常用的基本儀器的構造、原理和正確使用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觀察、測量、讀數和進行記錄;能運用和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的結論;熟悉誤差的概念並能作初步的誤差計算和分析;能作出實驗報告,並能對結論進行評價;要尊重事實,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第三,學會應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數學是獵取科學知識的重要武器,也是研究物理學的重要工具。因為用數學表達概念和定律,可以收到明晰、簡練、準確和嚴密的效果。此外借助教學還能導致物理學新規律的發現和新理論的建立。這在物理學史中有很多事例可以證明。中學物理教學提出“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的問題,有兩個涵義:(1)有用數學方法或數學語言表達物理的概念和規律,即從物理現象中和物理過程的分析中,經過概括和分析,把物理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從而有確定其定義或建立公式的能力;(2)有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技巧、正確地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在學習中達到既能夠把概念、規律的定義式和公式與文字、語言表達結合起來,又能真正理解數學表達式的物理意義,並理解數學表達式受物理學本身規律的製約,不能像數學那樣隨意延伸的道理;對於一些從基本公式導出的規律,能運用適合的數學式表達,能用準確的文字、語言把它敘述出來;能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公式;能用圖線表示物理現象的規律;有運用數學知識和技巧解題的能力。
第四,養成讀書的習慣。教科書的主要作用是使學生在課堂上所獲得的知識更加完善化。它幫助學生能回憶起前麵學習的材料,能幫助學生將新舊知識聯係起來,以加深對教師所講授的知識的印象,有助於複習和鞏固知識。要汲取教科書中豐富知識,必須做到:比較教科書和老師闡述的異同;注意思考書中提出的論點、證明、實例和結論有什麼事實背景?想一想,自己怎樣用語言或文字表述它們?除閱讀教科書外,還應有計劃地閱讀有關的課外讀物,這對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大為有益。你如果能把一本厚厚的教科書變成一本薄薄的筆記本,那麼你對這門學科基本知識的掌握便發生了質的變化。
第五,刻苦培養科學素質。在學習中除了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成就外,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們取得這些成績的思想方法和科學態度,也就是要學習他們的科學素質。所謂科學素質,即是從事科學技術的人進行科學技術研究所必須具備的素養和氣質。要把中學物理學好,為進一步學好科技知識打好基礎,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培養對物理學的濃厚興趣,既有紮實基礎,又能博學多聞;不斷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堅持手腦並用的學習方法;有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和堅韌不拔的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