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高中物理解題指導(2 / 2)

2.善於分析物理現象,判定各物理現象所遵循的規律,這是解答物理綜合題的關鍵

一般綜合題的物理現象,有的是連續發生的一係列物理過程,有的是若幹物理現象同時發生,解題時要善於對複雜的物理現象或過程進行分析,要分解出各單一現象或過程,把綜合題化為單一題,並判斷每個過程所遵循的物理規律,確定解題思路,從諸多單一題目的解答完成綜合題。如果不能對綜合物理現象進行剖析、分解,綜合題就無法解答。

由於物理現象是多種多樣的,所以對物理現象的分析很:給出固定的模式或方法,有的現象是幾個依次發生的過程,有現象卻是幾個過程同時發生,如何分析得好,就要在平時多做習題。在分析物理現象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注意題目中的隱含條件。

(2)要注意現象發生的必要條件。如帶電小球製作的單擺在電場或磁場中振動,就要注意到影響振動周期的電場力和磁場力。

(3)要注意所求問題的無關因素。

3.分析法和綜合法是解答物理綜合題的基本方法

綜合題反映的物理現象比較複雜,題目中給出的條件比較多,所求量跟已知量的關係往往既複雜又隱蔽,不容易很快就看出來。解答綜合題就要善於根據題目內容和給出條件進行正確的分析和綜合,以確定解題思路。

分析法和綜合法是不可分割的,分析法作為一種思維方法,是從未知量人手,比較容易逐步探尋到與已知量的關係。作為解題方法,由於一式中含有較多未知量,不宜逐一求解,一般需要經代換化為總式;而綜合法則比較容易從已知量逐一求解。所以用分析綜合法是解答物理綜合.題常用的方法。

4.善於運用數學方法,這是解答物理綜合題常用的方法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物理離不開數學方法和數學運算。

應用數學方法解答物理題,不僅要從物理意義和數學規律的結合上加深理解物理現象的內在聯係及規律,還要靈活運用數學方法,正確運用數學規律進行計算。隻有打好數學功底,不斷提高數學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邏輯思維能力,才能提高理解能力。

怎樣應用有效數字

物理實驗總是有誤差的,所得的結果是近似數。例如用米尺量出桌麵的長度是106.75厘米,米尺上有毫米的刻度,那麼,毫米的數值可以從米尺上讀出來,所以這前四位數字都是準確的、可靠的。最末一位數字“5”是我們估計出來的,是不可靠的數字,但是仍然有意義,仍要寫出來。這種帶有一位不可靠數字的近似數字叫做有效數字。有效數字的個數叫做有效數字的位數。應用有效數字,不僅可以表示量的大小,而且可以表示測量結果的準確程度,簡化運算過程,也便於根據準確度來選擇適當的儀器,達到實驗所需的結果。

實驗數據究竟應取幾位有效數字,這決定於儀器的精確程度,既不能超過儀器所能允許的範圍,也不應低於儀器所能達到的精確程度。例如,用毫米刻度尺測得物體的長為8.5毫米,因為尺上最小刻度為毫米,可以斷定其中末位數“5”是估計出來的,所以,隻取兩位有效數字,再多取就無意義了。用螺旋測微計(千分尺)去測上述物體的長度,得到數據是8.51mm,因為千分尺的最小刻度為0.01mm所以不僅“5”可靠,“1”也可靠,最末一位“4”才是估計出來的。所以取四位有效數字。

應用有效數字時,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0”放在數字中間或者在數字之末,都是有效數字,但在數字之前就不是有效數字。

(2)有效數字的位數與小數點位置無關,例如316和3,46都是三位有效數字。

(3)有效數字的位數與單位無關,單位改變時,可用10的乘方來表示數量的大小。

(4)大的數目,如2357000,如果不全是有效數字,就不要這樣寫,可以寫成有一位整數的小數和10的乘方的積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