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章 謀臣獻計(1 / 2)

劉俊義在長社城下突襲大敗波才之後,黃巾軍又數度準備強攻長社,奈何劉俊義的騎兵與長社成掎角之勢,讓波才總是如鯁在喉,不能盡力攻城,待得盧植親領大軍來到之後隻得收拾人馬,退與潁川,與漢軍對峙。對此李新等戰將更對皇甫嵩那日之言佩服不已。

盧植來後問起劉俊義當日如何廝殺,眾人皆實言相告,盧中郎也是擊節讚歎劉俊義時機運用之妙,騎軍指揮之精!現漢軍士氣大漲,不過波才營盤也是守得極為堅實,幾次強攻不下後隻能再謀良機。

潁川被波才黃巾所占之後,各世家紛紛遷來長社暫避,因此此時長社可說是士子雲集,對此劉俊義自是大感興趣,一旦戰事有閑便立刻派人打探消息,尋訪二荀與陳群等人。

得到的消息令他喜憂參半,陳群此人並無半點消息,但荀家就暫居在這長社城中。劉俊義聞言大喜,立刻備下厚禮上門拜訪,接待他的乃是“荀氏八龍”之一的荀爽,此時他也正巧待在家中。

可拜訪的結果卻讓劉俊義大失所望,荀爽表麵上十分客氣,對劉俊義讚賞有加,可劉俊義卻在他的眼神之中看出了大世家對自己這種武將的一絲不屑。不過他心中也有一定的準備,雖說自己最近聲名頗著,此番又大破波才與城下,可他的這些名聲卻不是被大世家所看重的,他們所看重的是那種累世傳下來的人脈關係,便是亂世他們也希望家中的優秀年輕子弟可以投效這樣的人物,在這點上曹操就是一個符合他們選擇的例子,怪不得在曆史上他可得潁川人才之盛!

荀爽雖未名言,可與劉俊義在言談中已經明確無誤的表達了這一層意思,這劉俊義雖說勇冠三軍、聲名遠播,可在他們眼中也不過就是個有點能耐的紈絝罷了,沒有絲毫底蘊可言!最終劉俊義也沒能見到他心儀已久的荀?與荀攸二人。

當然劉俊義不會因此而放棄尋訪人才,一來寒門士子中也有翹楚之輩,二來隻要在亂世中建立一定的實力與威望,便可轉變那些大世家的看法。此次的冷遇也更堅定了劉俊義要建功立業的決心,小看我劉俊義劉雲龍的人以後一定會後悔,自己還是需要更強的實力。

不管怎麼說此次拜訪荀家也多少讓劉俊義有點憋悶,戰場便成了他發泄的地方,雙方大軍對峙,暫時都是無懈可擊,劉俊義便每天帶領士卒前往敵方陣前挑戰,盧植與皇甫嵩舉得此舉對於提升士氣有益,因此並不加以阻攔!一開始黃巾軍還有人出來迎戰,可被劉俊義斬了數人之後,波才心知再派人出戰也不過是圖降己方士氣罷了,因此嚴令隻要劉俊義來罵陣,所有將領一律不許出戰。

對方老鼠不出洞,劉俊義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他總不能天天去陣前罵戰,無事時便在長社城中住處與郭嘉商議破黃巾之策,不過即使以郭嘉之能麵對龜縮一團的波才黃巾軍一時之間也沒有什麼良策!當然兩人不會忘記打探洛陽城中的動靜,據“龍耳”回報,隨著天子的病情逐漸惡化,何進與蹇碩之間的矛盾也擺上了明麵,立嗣自然成為爭論的焦點,奇怪的是張讓與趙忠此時卻是一起沉寂!當然由於前線戰局尚不明朗,二人之間還保持著相對的克製,不過劉俊義與郭嘉一致認為一旦潁川戰事有利於漢軍,洛陽就會立刻風雲變幻。

當然對此劉俊義是樂見其成,自己遠在潁川,正可置身事外,且自己所精煉的西園士卒也在自己身邊,到時候就算朝廷有凋令也可以來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這天郭嘉去往軍營之中見劉俊義,言道有破波才之計,劉俊義聞言大喜,立刻請郭嘉與他同去長社住處議事。

到得府中,劉俊義急忙命人準備酒菜,自己則在書房中與郭嘉對麵而坐,先談論起當前時局與兵家之事,郭嘉見識高遠,對答如流,更是讓劉俊義滿心歡喜。待得酒菜上齊,劉俊義親自給郭嘉把盞,並連盡三樽以表敬意之後方才出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