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零章 金睛閻行(1 / 3)

(很多人都不知道小說的豬腳是叫什麼,這個可能是新讀者的緣故,小說豬腳在未穿越時叫楊峻一,穿越後叫劉俊義,但因為讀者們要求改名為劉毅,我前幾章把名字修改了,後麵太多沒改,這讓你感到難以理解,我實在是很抱歉,在這裏向那些新讀者施以萬分的歉意,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張遼和徐晃都是吃了一驚,都盯著劉毅左右打量,似是在看他是不是在開玩笑。

“不必有疑,劉某易容改貌,不是本來麵目,還請二位將軍見諒。”劉毅一臉從容。

張遼和徐晃愣了半晌,突然大笑起來。

“劉雲龍,你就不怕我們立時將你拿下,解去相國駕前?”張遼止住笑容,語帶威脅。

劉毅也大笑起來:“張文遠徐公明,世之大丈夫也!雖是沙場征戰,各為其主,然你我彼此早有惺惺相惜之意,二位又豈是薄義寡情之人?我斷不信二位會將我拿下邀功。”劉毅心裏很篤定,他太了解這二位的為人了。

張遼徐晃對視一眼,竟同時拱手,張遼言道:“雲龍以國士之義待我,我等豈可為此等不義之事乎?適才所言,實相戲耳。久聞襄陽劉雲龍大名,惜乎虎牢關前雖有照麵,不曾細觀,今日一見,單是這份膽色,便已令遼欽佩之至。”

劉毅微笑還禮:“文遠過獎了,二位且坐,容劉某細細道來。”

在看到張遼徐晃得知自己真實身份後,依然毫無敵意,劉毅心中大為放心,便原原本本將自己此來目的和盤托出,隻是出於安全考慮,未說司徒王允之事。

二人聽劉毅之語,都是默默點頭,沉思半晌,徐晃忽然道:“雲龍所言,俱為大義,我也觀這董相國不行仁政,暴虐成性,必遭敗滅。我曾與文遠多次言及此事,深為不齒,早已不願為虎作倀。隻是雲龍讓我等引軍舉義,實不相瞞,某從威遠將軍麾下,所部不過五百勁卒,而文遠雖得溫侯親信,但也不過為八百飛獠雄騎的騎都尉而已,以我等區區千人,縱有心舉兵起事,怕也是力有未逮。”

張遼也道:“若要遼討除國賊,遼自然願附驥尾,隻是遼久隨溫侯,實不忍叛之。”

劉毅笑道:“毅此來便是為此,世人皆道溫侯背恩無義之人,我卻知溫侯殺丁建陽另有曲衷,實非得已也。溫侯所謀者大,徒負世人非議,可慨可歎,況且董賊與他雖名為父子,實頗多猜忌之心,對溫侯隻用之而不信之,我竊為溫侯不平也!何不就趁此時,一舉誅殺董賊,一洗不實之名,垂青史於後?”

徐晃不知詳情,也還罷了,張遼心中則暗自思量:“這劉雲龍好生了得,溫侯這許多隱秘事體他竟都探知,西涼馬騰軍來,關外諸侯聯軍,董卓敗亡已成定數,我等正該為將來謀劃,劉雲龍來的倒是時候,莫如便聽他言,說溫侯起事。”當下拱手道:“雲龍所言有理,茲事體大,容遼回去通稟溫侯,再做決斷。”

劉毅大笑:“好,就等文遠佳音。”

三人商議定了,張遼徐晃便起身告辭,劉毅卻指了指那兵刃甲胄:“二位可別忘了將這些物事拿走。”

張遼徐晃麵露慚愧之色:“此事未成,我等焉敢無功受祿?便存在雲龍此間,待大事定了,我等再來取之不遲。”

劉毅心裏讚歎,這二人果然是大丈夫胸襟,一擺手:“這是說的何話來?無論此事成與不成,這良器寶甲都是送與二位將軍的,這是劉某奉贈良友之禮,決非示好挾恩之惠,快快拿走。”

張遼徐晃心下感動,躬身言道:“無論此事成與不成,長安城中決無一人可加雲龍一指!”這顯然是表明態度了,他二人決不會泄露劉毅行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