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章 箭在弦上(1 / 2)

與呂布陳宮在司徒府商議好行動細節之後,劉毅立刻回轉客棧,一麵令劉令給父親、趙雲處飛鴿傳書,一麵也緊急召集“龍耳”眾人前來議事,不半晌,眾人皆至,有幾個是劉毅從來沒有見過的,想來都是劉令安排的內應。

“我已和溫侯議定,三日之後子時起兵,共討董卓,劉令,這長安城中我們可動用的人手能有多少?”劉毅問道。

“回少爺,能動用的人手共有一百零七人,身手當不在當年荊襄時李昆吳俊他們之下,我可暗令他們集結一處,隨時聽候少爺調遣。”自劉毅進京以後,劉令已經知道少爺這次所謀甚大,因此也在暗暗調集人手進京,雖說長安城現在防衛極嚴,可又怎麼能攔得住劉令?他一口報出人數,顯然對龍耳明細了然於胸。

“甚好!那董賊動向,軍隊調動能否及時得知?”劉毅對劉令的安排顯然十分滿意。

“若有大軍調動,絕不會躲過我的耳目,倘有小部軍兵變化,我亦會力爭了解清楚,隨時報與少爺。”劉令回答的簡短有力。

“自今天開始,我不管你用任何方法,董賊府上有什麼風吹草動都要給我一日三報,不得懈怠,同時呂布那兒也不可放鬆。”

“少爺安心就是,令必效全力,決不敢有一絲疏漏。據溫侯府探事回報,呂布府上日前總有一青衣神秘人出現,每次都與那呂布陳宮秘議,議事之時甚長,可昨日開始,卻不見此人,令總覺得有些蹊蹺。”

“此事稍待再說,具體安排等會你下去再做詳細布置,你讓他們且退下,我有話單獨和你說。”既然現在已經充分了解了劉令的能力,具體細致的安排劉毅便幹脆讓他放手而為。

劉令一施眼色,房中諸人立刻躬身行禮退出,片刻之間便走的幹幹淨淨,劉令這時方道:

“少爺還有何吩咐?”劉毅留下他一人,自然有要事。

“今日與呂布議事之時,他如此爽快,卻令我有點疑惑,似乎他對諸侯聯軍要入長安一事並不十分在意,此事大違常理,你還要好生打探;此外給我拿一幅長安城地圖進來,那地圖需是你們龍耳自己手繪的,你們曾和李鵬學過,畫地圖的本事不會比他遜色多少,看你們的圖我放心,再找一個精熟長安地形之人,今晚我要親自去打探一番。”劉毅說完,又是一頓,又接著道:“你說這幾日有個青衣神秘之人往來溫侯府上,卻是怎生模樣?”

“年四十許,形容精幹,不知何人。以少爺所言,恐怕與此人脫不了幹係,令必會詳加打探,我馬上叫紫鉞帶地圖過來,他也精熟長安地形,少爺有什麼疑問之處,詢他便是。”劉令答道。

劉毅沉思半晌:“四十餘歲的青衣人,能是誰?得與呂布陳宮密謀,多半也是呂布的心腹之人,史書未留於名,倒也不足為怪。”當下對劉毅道:“嗯,探聽清楚,速速來報,喚紫鉞進來,你去罷!”

劉令躬身領命,轉身出了屋門,召集眾人詳做安排去了,一會紫鉞也帶了地圖進來,劉毅展開地圖,見地圖果然大有李鵬之風,描繪極為細致,心中大喜,便與紫鉞在圖上比劃起來。

※※※

次日清晨,聯軍大寨,劉龍、曹操、孫堅坐於主帥帳中,而盟主袁紹卻在看著一方絹帛,半晌方才出言:

“若能如此,董賊必敗,實乃漢室大幸也!隻是雲龍潛入長安如此大事,信德公怎生不早點對我言及?”

原來劉龍得劉毅飛鴿傳書之後也不猶豫,立刻找到曹操孫堅如實相告,並一起來到帥帳,稟之於袁紹。

“本初此言差矣,想雲龍潛入長安是何等機密之事,少一人得知便少一分危險。”劉龍尚未回答,曹操已是出言道。

“孟德所言不差,雲龍行事向來有分寸,一旦定計信德公立刻便來報與盟主,此事還要請盟主早些定奪。”孫堅也附和道。

“是也,二位言之有理,此事倒是不能露出半點風聲,我並非怪信德公,隻是茲事體大,確需慎重。今雲龍與那呂布既然已經議定,以他之智必然有妥善安排,我意按雲龍之計行事即可,便於明日一早發起強攻,此事我當親自為之。”袁紹說道。

“盟主之言極善,我等必盡力輔助盟主。”三人皆道。

“隻是如依雲龍信中所言,攻下這函穀關倒並不是難事,可是事成之後又該如何?對呂布我們如何置之?我們又是否攻取函穀之後立刻揮師長安,救出天子?此事尚需好生商議才是。”袁紹麵有猶疑之色。

“若雲龍所言非虛,這呂布必不能以等閑視之,他若突然發難,長安恐怕便先會落入他的掌握之中。到時候不要殺了董賊,卻又來了個呂布,不過在操看來,我兩路大軍一東一西進至長安城下後,這呂奉先當能分得清形勢,想來不會有什麼不智之舉。”曹操出言道。

“無論如何,我等行事必當要以天子安危為重,此事若成,尚請盟主容備先入城去見那呂布,細說厲害。而後我們都可上奏天子,以高位厚爵許之,倘若他真想效法那董賊,也要考慮城下十餘萬大軍。”在劉龍心中恐怕沒有什麼比天子安危更為重要的了,各人的安危與之相比也算不了什麼,可他卻不知即便在諸侯聯軍之中,也並非人人都如他一般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