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代領徐州(1 / 2)

廣陵一戰,張勳大敗,劉龍陶謙聯軍前後破敵十一萬,其中斬首三萬餘,俘近三萬,回到淮南的袁術大軍已經不足六萬之數。如此大捷,陶謙當然喜出望外,在廣陵城大開筵席以勞軍慶功。

筵上陶謙特地安排劉龍與他對麵而坐,以示尊敬,大小官員等也都盡數出席,酒宴的氣氛十分融洽熱鬧。

“信德公,吾已經聽說袁本初出兵襲取襄陽之事,此全因信德公為大義來助我徐州而起,老朽實在慚愧。本來我已是年高,精力不足以治州郡,可以現在天下形勢,老夫也不願徐州落入別有用心之人手中,信德公你堂堂帝胄,聲名播與天下,左右又有良材輔之,正是為國家出力之時。今袁術雖退,可其心必不會死,老朽有意上書朝廷,表奏信德公為徐州牧,這徐州在君手中,必可穩如泰山。”酒過三巡之後,陶謙首先說道,且一開始就直奔主題,他這一番話說出之後場上立刻安靜下來,眾人表現都各自不一,陳圭父子、糜竺孫乾是一臉淡然,而曹豹趙海等臉上卻有不豫之色。

“陶大人德高望重,何處此言?待吾整兵之後便會攻那豫州,如若那袁術還敢來犯,吾必提兵再來徐州。”劉龍答道。

“信德公此言差矣,當今天下大亂,袁術袁紹呂布等名為漢臣,卻未必有忠君之心,信德公若得徐州,便可以此為跳板進行北伐,以求重整漢室聲威。非常時行非常之事,信德公隻要心存漢室,何須在意別人看法?再說豫州久遭黃巾肆虐,信德公不如受徐州之後再圖之,豈不兩全其美?丈夫在世,當斷則斷,信德公世間英雄,必不會看不清楚。”陶謙再勸道。

“陶大人字字珠璣,吾受教了,此生隻求為漢室除殘去穢,複我光武榮光。大人如此盛情,吾不能不受,隻是這徐州牧一職還是由陶公擔當才好。”劉龍思索片刻後又出言道。

“嗬嗬,無需如此,老朽早就無心於此,何必空領國家俸祿?還望信德公不要以我為念,擔此重任才是。”陶謙笑道。

“大人所言不差,劉皇叔確是英傑,可大人雖說年長,尚有兩位公子素有名望,既然劉皇叔也有此意,不如在兩位公子中挑選一人即可。皇叔與我徐州有恩,大人不如讓皇叔在廣陵屯兵,豈不是上策?”說話的正是郎將曹豹,曹家也是徐州有名的望族,東海郡便在他家控製之下,今見陶謙讓徐州與劉龍之意甚堅,急忙出言說道,雖為明言,可若依他意思一來可不讓劉龍領徐州之實,二來又能削弱陳家實力,最後還能作為屏障擋住袁術,這一石數鳥之策他立刻想的起來顯然絕不是什麼草包。

“曹郎將此言有理,大人還需慎重。”琅琊郡守趙海也立刻出言。

“我之二子,豈能與信德公相比?絕不是治世之才,我隻願他們能平安做一個富家翁足矣,豈有他求?且徐州乃是大漢州郡,又不是我陶某人所有,信德公乃是漢室宗親,代領老夫徐州牧之位正是合情合理,此事老夫心意已絕,二位勿複再言,日後還當要好好協助信德公才是。”曹豹心裏的算盤,陶謙也是心知肚明,因此語氣之中十分決絕。

“陶公實是情真意切,信德公你還是不要推辭了,徐州四戰之地,確要像信德公這樣的雄才才能繼陶公之位。”陳圭終於表明了看法。

“既如此,那吾就恭敬不如從命了。陶公身為漢室老臣,如此氣度實是令吾等心折。”劉龍也不再堅持。

“哈哈哈,如此大事諧矣,老夫也了了一樁心事,今日筵後信德公便隨我回下邳,老夫要將徐州印綬交割與你,不管朝廷對老夫的上表如何態度,信德公也要坐領徐州,來,我等共飲此杯。”

“此杯當是我等共敬陶公才是。”劉龍舉酒應道。

此時眾人當然都是一飲而盡,劉毅快開心死了,本來隻說去徐州一半物資,沒想到到最後劉龍真答應帶領徐州這一事,雖說要安定全境尚需時日。若能占據徐州,便可盡圖豫州之地,劉龍未嚐就沒有力量與袁曹一爭,想到此處不由豪氣陡升。而曹豹與趙海的臉色卻好不到哪兒去,原來陶謙名為徐州牧,可琅琊與東海便是他們的天下,陶謙也耐他們不和,如今換了劉龍,此人絕不會像陶謙那般隱忍了,隻是眼前木已成舟,隻得待席後再商議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