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開展全民閱讀活動。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要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
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時說:“我們國家全民的閱讀量能夠逐年增加,這也是我們社會進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標誌。而且把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把它與工作方式相結合,不僅會增加發展的創新力量,而且會增強社會的道德力量。人們不僅在追求物質財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豐富的精神生活。”
因此,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全民閱讀問題。既然是全民閱讀,就要滿足全民閱讀興趣,要是閱讀盛宴,是讓廣大人民群眾都能充分享用的大餐。那麼選擇閱讀大眾化故事,就是全民盛宴最好美味。
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比較側重於事件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講述,十分具有閱讀性和娛樂性,更具有深入淺出的啟發性,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最佳讀物。
故事其實就是我們對自身曆史的一種記憶行為,人們通過多種故事形式,記憶和傳播著一定社會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飽含豐富寓意,潛移默化地引導著社會道德和性格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文明曆史,也有燦爛的文化藝術,更有智慧非凡的人民群眾。自古以來,就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美好故事,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濃縮了中國大眾做人做事的智慧。這些美好故事,是我們民族的基因,曾經哺育著我們一代代中華兒女茁壯成長,使我們五千年文明綿延不絕,使我們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我們國家正處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升級轉型時期,麵對世界各國形形色色的文化現象,如何加強思考,吸取精華,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美好故事呢?
特別是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以及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持續推進,我們廣大人民群眾在與世界各國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塑造形象、傳遞信息、表達價值,尋求共識與自我意識、語言學習與文化自信等,用世界各國人民能夠理解的方式說出我們中國人的特征,那麼,中國故事就是最佳的表達方式。
因此,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創刊30周年時,習近平總書記曾做出重要批示,強調要用海外讀者樂於接受的方式、易於理解的語言,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同時,我們要展望世界,理解世界,與各國人民增進交往,通過閱讀各國故事,博采眾長,為我所用,也是最佳的理解交流方式。為此,我們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特別編撰了本套叢書。每冊故事內容相輔相成,優化配套組合,自成體係,又相互補充,組成了中國好故事的完美體係,具有很強的係統性、可讀性和啟迪性。
這些中外最具有智慧性的美好故事,短小精悍,意蘊雋永,充滿了睿智的哲理,最容易使廣大讀者閱讀,也最能打動心靈。一粒沙子蘊含一個世界,一滴露珠足以反映太陽光輝,一則小故事飽含世間大道理,這就是每一篇故事的魅力。從這些最感動心靈的小故事裏,廣大讀者可以吸取心靈智慧之光,並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凡為神奇,從而獲得偉大的精神感召,融入進永不停止的人生追求。